公司总部旁边有一个去处,引我下班后时常驻足、凝望。
这去处就是同事们一起开发的菜园。
菜园距离总部办公楼大约100米,透过窗户可以清晰看见菜棚。眼睛累时,偶尔望去,甚为养眼。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谓,良田沃土较为少见。菜园的前身本是长着杂草的荒地。同事“大圣”和“袁总”的胳膊腿上都长着牛腱子一般的肌肉,为健身达人,且热爱劳动。他俩利用业余时间除草、翻土,趁时节在集上买来种子或瓜蔬苗子种下,渐成菜园。
我对菜园,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愫。记得初中的一个暑假,父亲因病住院,母亲在医院照顾父亲。作为长子的我,自然就担负起了照看弟弟妹妹的责任。一日三餐吃什么,成了我每日必经的一道思考题。不知吃什么的时候,家里几块菜地帮了我的大忙。父母平日勤劳,把菜地侍弄得挺好。我们想吃什么,就去菜地采摘,南瓜、茄子、青椒、豇豆等等,无比新鲜,洗净,或切段,或切丝,或切块,在柴火灶上,放上油盐酱一炒,就成了我们三兄妹可口的下饭菜。
后来,在语文课学了吴伯箫先生写的《菜园小记》,懂得了在艰苦的岁月里,边区军民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仅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有幸去到延安杨家坪,亲眼见了毛泽东同志当年种菜的菜园。菜园里现在还种有辣椒、西红柿等。这些蔬菜虽然不是毛主席当年亲手种下的蔬菜,但是睹物思人,令人禁不住想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蔬菜飘香,毛主席在菜地劳作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在南通海启高速公路6标项目部工作期间,项目部租住的是民房,楼房下边有花坛,有菜圃。我和几位喜好种菜的同事工余饭后就有了用武之地。长三角土壤肥沃,各种蔬菜长势喜人。黄瓜初初长成之时,清脆爽口,自然成为众多同事们的解暑之物。冬瓜、青椒、茄子、苦瓜等就送去食堂。这些免费的劳动果实、原生态菜品,深得同仁们喜爱。
菜园总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且让人体味一种劳作的愉悦和丰收的喜悦。比如当下的这个园子,位处贵安新区,在郁郁葱葱的大环境中尤显独特。临近端午的时节,株株百合亭亭玉立,南瓜藤、向日葵都开着粉黄的花朵,青椒、黄瓜、红薯、土豆、豇豆、四季豆、花生苗、黄瓜各得其所。为了便于四季豆、黄瓜更好地生长,我们找来木条、竹竿,搭起了菜棚,以利藤蔓攀附。看着青翠可人的四季豆和辣椒,我忍不住掏出手机,玩起了随手拍,并告诉同事们“菜可以吃了”。
菜园宛如一个小景点。晚餐后,同事们三三两两不由自主地就往菜园方向走。看菜园风光、给蔬菜浇水、采摘成果,成为大家业余生活的一种乐趣。
作者单位:中铁贵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