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1日
永不磨灭的记忆
集团公司抗美援朝战士遗属访谈录
●韩展展
文章字数:1,867
  “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在10月2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这样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作为集团公司前身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阶段,整师入朝。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在漫天的飞机轰炸下,他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测量、设计、施工同步,参与并成功抢修了龟殷、德八等“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截止1953年11月奉命移交工程回国,铁道工程第十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20多名战友、重伤150余人,20余人荣立二等功,250余人荣立三等功,顺利完成了战时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铭记历史是最好的记忆方式。怀着缅怀崇敬,我采访了三名集团公司抗美援朝战士遗孀,她们回顾丈夫的一生时,让我深切感受到他们舍身为国的铁道兵精神。
  金点顺:1951年6月,我的丈夫王有楷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随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因为接受过专业教育,18岁的他成为战场上的一名通讯兵,负责信件传达和通讯设备的维修。
  由于装备差异,志愿军经常遭受美方飞机轰炸,通讯兵只能白天潜伏,夜晚作业。有一次,他和战友骑马送信至作战指挥部。突然,遭遇美军飞机偷袭,炸弹呼啸而至。尽管滚到旁边的山沟躲避,但战友还是不幸被飞机扔下的炸弹炸伤牺牲。忍着悲痛,他不顾生死,继续执行任务。军事区的火力不断扫射,他一动不动爬在地上,听着子弹能从耳边擦过发出破风声。口粮已无,饥饿难耐的他抓雪果腹。一路艰难,九死一生,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这种经历,他在朝鲜战场上遇到过很多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两次荣立三等功,回国后,参加过成昆铁路和青藏铁路建设,终其一生都心系部队,直到2019年去世。我记忆最深的是,每有子女抱怨生活艰难,他都会感叹一句:“现在的任何事,比起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困难,根本不算什么!”那场战争经历已成为老人看淡生活一切经历的底气,也成为他留给后代最大的精神财富。
  姜厚娥:1951年,我的丈夫黄永良入伍不久便自愿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负责道路抢修的一名工程兵。时年21岁的他是家中独子,在正式入伍前,他还在湘西参加过乌龙山剿匪。听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便主动请缨,瞒着家人报名前往前线作战。
  在朝鲜战场,他负责道路抢修和被损工程修复。除了躲避美军飞机上不断落下的炸弹,还得忍受冬天的严寒考验。冬天的朝鲜战场,最低气温低于零下30度,因连续低温作战,他的脚趾头和手指头都被冻掉。他一咬牙,用布包裹住,继续执行任务。胜利回国后,他脚上被冻伤处,才缓慢长出了新肉。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的他,回国后,作为部队中技术革新型青年骨干,又马不停蹄投身到建设之中。1980年4月,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他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结束了短暂却兢兢业业的一生,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评为烈士。
  谭志成:1950年12月,我的丈夫戈国枝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为军中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毕业青年,年仅18岁的他在铁道工程总队负责铁路抢修工作。当时刚从哈尔滨东北铁道学院毕业的他,毅然放弃家人安排好的教师工作,以“国家培养我,就是要为国效力”的理由义无反顾参军。
  在朝鲜战场上,每天都有牺牲和流血。有次抢修铁路时,炸弹在身旁不远爆炸,他被炸晕过去。醒来后,他的左耳永久性失聪,左眼眼角膜出现严重损伤。落下残疾的他,坚持不回国,继续参加战斗。因长期爬冰卧雪、极寒难耐,有一次,他和战友烤火,为避免敌军发现烟迹暴露目标,他们将狭小的空间完全封闭,结果一氧化碳中毒,卫生救治没跟上的他落下了气管炎病根。后来,子女问为什么不在战后申请残疾证明,他反问说:“战友们大多生命都牺牲在了战场,我能活着回来已是足够幸运,哪还有脸向组织申请补助?”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3次,个人三等奖4次,朝鲜政府军功章4枚。回国后,他还负责了成昆铁路险难段的施工技术工作,作为主要参加者,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后又参与了青藏铁路建设,退休前从未离开过一线。
  2018年,在弥留之际,他叮嘱我们不能落泪,不能向前来看望他的党组织代表提任何要求。临终时,我们询问有没有什么遗言,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的他,艰难抓起笔在提板上颤颤巍巍写下不规整的八个字——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久,便与世长辞。
  斯人已去,但那段光荣岁月却彪炳史册,成了不能磨灭的记忆。是他们用热血书写了集团公司光辉的昨天,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铁道兵的精神,为集团公司的鼎盛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