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一把50公分长的检车锤,一台被视为“宝贝”的机车。
每当接班、列车站停、下班交车或检修时,他就会习惯性地拎着检车锤绕着机身,躬下腰,敲几下,瞅一瞅,走几步,再躬下腰,如此反复……
他严谨细致,摸排机车行走部螺丝是否松动、出现断裂、裂纹;他经验丰富,通过锤敲、眼观、手摸,就能判断出哪里存在异常,并很快就能解决。
27年来,作为基层一线普通的劳动者,他发现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30多个,有效防止各类行车安全事故60余起,担当值乘任务3000多趟,安全运行120多万公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
他就是四公司铁路电力运输分公司司机长刘正林。11月24日,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殊荣的刘正林,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了中国铁建领导亲切接见。
矢志不渝,以争当“劳模”为愿景 “从小到大,我内心崇拜两个人,一个是父亲刘富昌,一位铁道兵,也是一名火车司机;另一个是‘全国劳模’王国春,他身上的精神深深吸引着我。”刘正林说。
1995年4月,四公司第二铁路运输分公司司机长王国春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他在普通岗位上创造一系列令人咂舌的数据,增添了几分刘正林对“劳模”的崇拜。
从中铁二十局技校毕业的刘正林,毅然决然前往宝成复线,投身到了铁路运输事业。从那时起,刘正林就粘着师傅请教问题,学习经验,研究专业书籍,久而久之看书成了他为数不多的爱好。
当时条件有限,夏天机车驾驶室只有个低功率风扇,中午烈日照射进来,操纵台被晒的烫手,室内温度接近40℃,犹如在“蒸笼”里,汗流不止;冬季室外滴水成冰,车内桶里的水很快结成了冰坨,手指关节僵硬,做个简单的指令都非常的困难。
机车运输都是人停机不停,从陕西府谷、神木到朔西,一趟下来需要十五六个小时,期间还不能休息,刘正林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抿几口热水,以保证精力充沛。闲不住的刘正林,喜欢研究机车,掌握机车各个部件、工作原理,清理、保养、维修都能拿下,逐渐成长为一名知识全面、技能精湛的业务骨干,每一趟运输业务都能安全顺利完成。
在刘正林的床头柜里,那几摞厚厚发黄、破损的笔记本,写满了他日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传承“劳模”精神,把根扎实
“热爱岗位,尽职尽责,你才是个称职的员工;顶住压力,砥砺奋进,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业绩,你才是优秀的员工。”刘正林把这句话当成了工作中坚守的信条。
一直以来,他始终严格践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参与完善《万吨列车断钩分离后操作流程》《长大坡道万吨起车办法》等10多项操作法,对《技规》《标准化作业程序》等各项制度烂熟于心,还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出乘勤预想,整备勤检查,运行勤瞭望,联控勤呼唤,道口勤鸣笛,退乘勤保养”的“六勤”安全口诀,大幅提高了机车的运输质量。
他惜车如命。除了严格执行大活提前预报、小活及时修理、交班不交活机车保养制度,每次出乘前,总会检查机车、擦试灰尘,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绝不让机车“带病”作业。
他凡事亲为。机车自检、自修带头干,从机车电器检查到机车出库、运行等每个步骤、环节,他总是认真对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
他心思缜密。对自己所担负区段的曲线、坡道、周边环境等信息了如指掌,长、大坡道行车如何操纵,机车行至哪里该制动慢行?他都能灵活应对。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次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仅2019年,就发现各类问题627件,排除隐患11项,防止各类事故94件,为机车安全运行提供了强大保障。
“有他在,大家心里更有底气。无论何时何地,他驾驶的机车都明亮整洁,且运行状况良好。”谈及刘正林,分公司经理许青平的话中满是好评,直言他是分公司的骄傲,号召年轻员工向榜样学习。
2000年后,随着先进的电力机车进入运输领域,身为内燃机车乘务员的刘正林,被安排参加学习培训班。“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转型,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刘正林表示,这也是我人生的一大考验。
他从“零”开始,争分夺秒学习实践,一步一个脚印,仅短短两年时间,便熟练掌握了各种新技能。先后参与了宝成复线、宝中、神朔等国家重点铁路机车运输,从电力机车学员、副司机、司机,走到了司机长的岗位,还练就了一手扎实过硬的技术本领。
“从最开始机车租赁,到如今各类机车90台,企业运营总里程、运输总量、年完成产值连年攀升……”见证铁运板块良好的发展态势,刘正林满心欣慰。
为培养出更多“劳模”,他对家人满是愧疚 “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运业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支作风强硬、技术扎实的专业人才队伍。”刘正林说,一直以来,面对年轻员工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现状,他反复思忖,决定从改面貌、夯基础入手。
每天清晨前往机车库时,刘正林的身上总挎着个沉甸甸的包,里面装着他平时用的业务书籍和各种工具。
技术员靳福宝说,刘师傅每天都会在上下班路上或休息时间学习知识,作为分公司乘务员的“教员”,他还要对当天或次日的讲课内容进行温习。
为了掌握全体员工的学习情况和业务水平,刘正林进行了全面的摸底,与每个人促膝谈心,有针对性地构思、制定教学方案。他坚持学用结合,利用黑板报、PPT、视频等方式传达制度文件、讲授基础知识、交流行车经验、解答问题疑惑。对于非正常行车方式和复杂的机车故障,他带领乘务员到现场机车上手把手进行辅导,并在车上进行实际操作和考核,加深了乘务员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每次听完刘师傅的授课,都有全新收获,更为他的敬业精神和精湛技术而深感佩服。”检修人员邓瑞瑞的话,表达了青年员工对刘正林的心声。
2017年,中铁二十局以刘正林姓名命名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开展“安全大讲堂”“送知识到一线”“安全管理大家谈”等活动中,他结合常考、易错问题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期间组织各类培训6680人次,先后培养了30余名作风强硬、业务优秀的司机、副司机,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
2012年,该公司对万吨机车进行“2+2”无线联接技术改造时,刘正林发现与普通机车在操纵不同,一旦配合不当、操作不妥,很容易出现断钩、翻车的可能。“如何让机车操纵平稳,减少纵向冲动,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刘正林的脑中反复思考如何破解难题。
那段时间,他多次走进操控室,结合线路路况、机车管压力、电阻制动等细节反复推敲研究,总结出电阻制动,杜绝猛推猛进、电流逐级调控等8项“优化操纵”方法,开展了10多次的实际演练,杜绝了因人为操纵带来的隐患,提高了列车行车安全系数。
如今“刘正林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一支由技术、教育、检修、运用等18人组成的创新团队,大批技术骨干先后走上乘务员、司机岗位,累计创新成果10多项,节约成本近百万元,在2019年荣获陕西省“建设工会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实际作室”等称号。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刘正林与家人聚少离多,更多时候是打电话、发信息问候。每次回家,都会陪老人散步,给家人做饭,讲述铁运故事。2016年,父亲因病去世,70多岁的母亲是单位退休职工,非常理解儿子。但他对自己的儿子刘赫泽充满愧疚。在他3岁时就送到了托管学校,从小到大,都是独自上学回家。如今,16岁的儿子已上高二,而多年来自己陪儿子的时间也屈指可数,更别说陪他出去逛逛或看场电影。
“自己能有今天的一切,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和不满,反而总会安慰我,让我照顾好自己。”刘正林动情地说,唯有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对事业的忠诚和动力,让他们放心。
“谢谢公司的培养,谢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老母亲,孩子他妈,你们辛苦了。”11月24上午,“全国劳模”颁奖仪式结束后,心情激动的刘正林第一时间把获奖照片发给了家人和单位,和大家一道分享喜悦。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27年来,刘正林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先后获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陕西省“劳动模范”“十大杰出工人”“三秦工匠”等一系列殊荣,所在班组连续多次捧回“红旗机车”“红旗机班”奖牌,受到中国经济周刊、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成为中铁二十局响当当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