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01日
●高晗虓
文章字数:1,098
  1993年,我出生在一个背靠黄土的小山村。在这里生活了20年,童年的快乐让我一生难忘。村子里的有一条T型的主干道,连接着村中的家家户户,也是村里人走向外面世界的必经之道。这条路,爷爷、父亲无数次用自行车、电动车送我坐上求学之路的公交车。
  爷爷也记不清这条路什么时候便存在了,问他的时候他便说一直都有,再老一辈的老人甚至说当时日本兵还从这条路走过,还杀害了村子里的人。经历着岁月的冲刷,时代的变迁,这条路也见证着村里人走向小康之路的历程。
  小时候,需要到2公里之外的学校读书,每天放学上学都走这条路。不知不觉中,在这条路上度过了小学时光。依稀记得,那时最讨厌的就是下雨天,一把把黑色的雨伞,三五成群挽起裤腿的少年成为了这条路上最常见的风景。坑洼不平的黄土路,便成了“沼泽地”,时不时还有人的鞋吸到了泥土之中,要是不注意,一跤滑倒在泥里,弄得书包上、脸上、身上都是泥,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泥人”,免不了引来同学哈哈大笑。下雨天,不去学校就会被父母“混合双打”;去学校又担心在路上遇到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直到去镇上读初中,这个困扰自己的问题才渐渐从脑海消失。
  在农村,家家都是靠一亩三分地过活,夏收秋种时节,这条雨天一身泥,晴天是一身灰的大路也进入了最繁忙的时刻。家里人口多,庄稼大,这是我对家里农活最深的印象,每次学校放假也会跟着家里人一起干农活,麦子熟了,遍地金黄,村里的人也是开着家里的拖拉机开始忙碌了起来,纷纷到垣上收割庄稼,父亲开着家里的三轮车拉着家人、带着镰刀颠颠悠悠的上了路,因受暴雨冲刷,路上的坑变得更大、更深,路也变得比以往更加难行,果然,越是担心的事情越是容易发生,小车翻在了半路,把我和奶奶压在了下面,至今坐车时仍有阴影。俗话说,只有干过了才知道有多难,小小年纪的我也是早早感受到了上一辈,甚至上几辈人的辛劳,也实实在在体验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感觉,切实的体会到了单位食堂挂着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对路的憎恨、对生活的体验也是不断激励着我走出去。
  从镇上的初中到县城的高中,再到市里的大学,家乡的路也由黄土路、煤渣路、混凝土路的转变,村里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路更宽了,而且通到了家门口,大型的农业机械也是直接开到了庄稼地,小康生活的目标也是越来越近。
  2016年,大学毕业的我到三公司参加工作,真正到了一家以路起家的单位,先辈们曾经承建过的一条条铁路、高铁、高速公路让我历历在目,不断冲击着我的灵魂。的确,要想富,先修路,路是交通线路,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桥梁,我也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参建的路能够载入史册,成为造福一方的奉献者。
  作者单位: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