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担负神朔铁路机车牵引任务以来,这支队伍便扎根陕北大地苦心经营,不懈奋斗,由最初的1台电力机车、3名党员、21人发展到目前拥有21台电力机车、16名党员、职工370余人,不仅创下了连续安全生产7300多天、机车安全总走行4419.52万余公里(可绕地球1100圈)的骄人业绩,并将业务延伸至红柠、靖神等运输市场,还培养出了“全国劳模”刘正林等一大批铁路运输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就是四公司铁路电力运输分公司。
党建引领 润物无声
该分公司目前担负着神朔、红柠、靖神3条铁路线的牵引运输任务,3个运输中心异地分散在300多公里范围内,党员分散性、流动性大。
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永保火车头的“红色基因”?
为筑牢安全信念,分公司将保安全作为使命和责任,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创造了连续24年无一般及以上事故,让干部职工养成了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勤之又勤的行为习惯。
同时还以“刘正林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让党员学习有场所、创新有阵地。这样,不管党员流动到哪里,堡垒就筑到哪里,保证党员职工思想行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火车头”永远跟党走。
精管细算 共谋大局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铁运市场中闯出一条“生路”,分公司在为铁运发展谋势布局之时早已下好“先手棋”,对机车运用与检修“双管齐下”,将电力机车检修保养按照“委外修、合作修、自主修”三步走模式进行了系统规划。
近年,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分公司连续中标包神、红柠铁路运输业务,运营机车数量增至21台,机车自主辅小修条件已趋于成熟。在经历一系列磨合后,他们制定了“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保效益”等安全举措,最终于2020年1月成功启动机车自主检修业务。
分公司持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将“以人为本”“严抓严管”“精益规范”等要求贯穿工作始终,分公司领导坚持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推进、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确保了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为保障行车和人身安全,他们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制定《乘务员工作考核办法》《非正常行车安全措施》等20余项管理办法,各项管理有章可寻,严丝合缝。还为每名乘务人员建立了安全档案,详细记录其学习培训、安全质量考核、预防事故的台帐,并以此作为职务晋升、薪酬增长的依据,最大程度上激发司乘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内心与分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构筑起安全高墙。
薪火相传 提升人员素质
作为四公司第一个靠电力机车运营的项目,一开始能熟练掌握业务知识的乘务员在全公司少之甚少。
第一批来到神朔线的乘务员,缺乏驾驶电力机车的经验,对于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考验。为了早日熟练驾驶电力机车,他们日夜苦读,经过半年的刻苦攻读和实践操作,这些最初连电路图都看不懂的学员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严格的考试,成为公司第一批电力机车司机。
人员素质的提升是安全运输的保证。面对神朔铁路小曲线、大坡道、桥隧弯道多、运输与施工并行、自动闭塞开通等复杂线路条件,运输处成立初期,坚持让职工“一年成长,两年成才,三年骨干,四年挑大梁”的人才理念,教员在培训缺乏教学素材情况下,缺少教具自己制作,没有电路教学挂图自己绘制,并通过采取上业务课、脱产培训、导师带徒、全员业务考核、乘务员任职考试等形式狠抓教育培训。经过多年的努力,运输处共培训电力机车乘务员近200名,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机车乘务员队伍。
以人为本 创和谐企业
在陕西神木,这个曾经被单调的土黄色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地方,如今正在展示着五彩缤纷的色彩。24年时间里形成铁运特色文化,为铁路运输良性发展营造了和谐氛围。
为建立黄土高原上的“职工之家”,他们先后改善员工的住宿环境、办公环境,完善教培设施,并增加了图书室,更换了篮球架,增加了户外健身器材等生活设施。
分公司大力推行“家文化”,致力于将团队打造成家庭一般,在点滴中体现关爱。除了每月为机车乘务员配发方便面、火腿肠等食品。夏天送清凉,冬天送温暖;还在流感横发的时候,集中采购感冒药品,统一配发;在每次佳节来临的时候,都会组织文体活动,发放节日慰问品,力争让每个员工都能过一个祥和而又快乐的节日。
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升级、设备日益先进的新形势下,相信该分公司能够紧紧围绕安全这个永恒主题,持续提升安全运输水平,不断刷新安全运输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