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21日
鸭绿江畔写传承
——二公司沈白高铁项目建设纪实
●徐成涛 焦玉平
文章字数:1,842

 
图为哈泥河特大桥跨雪花路连续梁施工场景 焦玉平 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2年前,铁道兵团大踏步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无数铁道兵战士用钢铁般的革命精神建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72年后的今天,距离鸭绿江畔不足80公里的二公司沈白高铁项目建设现场,传承着铁道兵精神的铁建人,正用新时代铁建人的智慧与担当续写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军传承……
  沈白高铁位于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是连接辽宁省沈阳市和吉林省长白山的一条高速铁路,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二公司承建的标段位于吉林省通化市,全长28公里。作为该公司在东北片区唯一在建的铁路项目,如何优质、高效地开展项目施工,打响“品质铁建”的招牌,助力滚动发展?成为建设者们缭绕心头的问题。
   90项管控制度实现从抢跑到领跑
  “连续梁施工的要点主要是……”在该项目杨春沟大桥施工现场,现场技术负责人王森正对作业工班进行搭建连续梁施工支架的技术交底。这样的场景在该项目随处可见。为扎实做好项目管控,项目部先后制定包含安全质量巡查、环水保闭合管理、领导班子带头值班巡查等在内近90项管控制度,夯实了项目制度基础。
  而在进场之初,冬季漫长、有效施工时间不足7个月,便道条件差、设备运输困难……一系列施工难题一度让项目团队“头皮发麻”。如何快速完成施工,迅速打开局面?如何解决冬季施工问题,全面提升产值?从事项目管理工作11年的项目经理杨晓强明白,“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他迅速带领项目团队开展实地调研,结合项目实际和属地情况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同步细化物资、材料、资金及作业面施工计划,从源头处破解难题。
  从全线首个拌合站、首个试验室通过验收,到全线首个隧道进洞、首个承台浇注完成,项目施工进度大幅领先全线其他施工单位,先后多次获得地方政府和业主表扬,该项目部通过严抓细管正逐步实现从抢跑到全线领跑。
  多极化管控守护绿水青山
  初冬的吉林通化,银装素裹。测量班班长史连芬正带领队员对G303国道迁改进行最后一次复测。肆虐的寒风呼啸而过,年轻的测量员张禹一边哈气暖手一边记录着复测数据。为确保施工不影响周边森林环保地貌,保护好生态环境,自进场之初,项目部便明确了守护好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
  他们在创新引入智慧工地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专项建立地方政府、项目、工班三级化的生态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夯实环境保护的根基。针对隧道施工、桥墩施工、道路迁改等工作设立专项环保方案,利用增设施工现场三级沉淀池、渣土转运封闭式管理、气体粉尘监控等系列措施,将施工对环境的扰动降到最低。“我们将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同步接入了智慧工地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中,一旦现场环保指标超标,就会触发警报,项目部会立即启动预案,工班则按照预案要求,派出由专门设置的机动小队负责消除不良因素。”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樊晓勇介绍道。
  在此基础上,该项目部还针对管段内下穿天然气管线、国防光缆、国道和高速公路的二密隧道、东宝隧道等多座隧道开展专项调研,通过邀请外部权威专家对各类风险污染源进行反复论证,有针对性地编制专项施工和环保方案,尽全力保证施工不扰动周边环境。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超前地质预报和沉降的动态观测,根据结果动态调整工序工法、爆破参数,确保隧道施工过程安全平稳可控,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头脑风暴为冬施充能提速
  冬季的通化市,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三十多度。为了扎实做好冬季施工,该项目团队开展专项头脑风暴,通过邀请外部专家、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改进提升等措施做细施工安排。
  在哈泥河畔,河水与冷空气的碰撞交融后雾气腾腾。哈泥河特大桥31、32号桥墩每拔高一节,保温层同步拔高一节,通过给桥墩穿上“厚棉被”、暖风炮增温等方式确保桥墩温度始终保持在标养范围。除此之外,该项目部还专项制定十余项冬季施工安全质量管控制度及应急预案,利用定期和不定期巡查,质量交底,班前教育以及重大危险源演练等多种方式全面做实冬季施工的各项工作。“我们早在10月份就制定了物资设备计划,对生产、生活物资进行了储备,保证冬季施工持续火热。”项目经理杨晓强表示。与此同时,他们还针对隧道施工创新引入智能温控系统,当隧道内温度低于5℃时,隧道内的暖风炮等增温设备便会自动开启,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截至目前,该项目3座隧道已贯通;6座桥梁下部结构完工,其中3座桥梁主体结构完工;完成桥梁桩基1296根、路基路土石方44.5万立方米,整体进度完成约45%。从“模范职工之家”到“劳动竞赛优胜单位”,再到“四好领导班子”,二公司沈白高铁项目持续领跑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