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企业负责人会、中国铁建2023年工作会等系列会议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紧紧围绕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投建营一体化综合产业集团目标,动员集团上下按照中国铁建党委总体要求、集团公司第四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加快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模式,为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二十局而团结奋斗。
一、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
——聚焦提质优化经营策略。
——聚焦转型加快布局调整。
——聚焦效能规范管理行为。
——聚焦改革创新转档加速。
——聚焦中心加强企业党建。
二、当前形势和主要问题
——放眼国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加剧,通胀中枢维持高位,主要国家经济趋弱,欧债危机重演可能性增大,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纵观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拼经济”将是年度重头戏。
——审视企业。虽然实现“预期”良好,但在“质”的提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与第一方阵“排头兵”相比差距较大。其二,与预期相比订单落地率仍待提升。其三,与发展需求相比重大项目推进缓慢。其四,与一流管理相比还处在攀登陡坡阶段。其五,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依然任重道远。
三、2023年总体工作部署 2023年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中国铁建党委决策部署,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加快动能转换,稳增长、强管理、抓改革、促创新、守底线、扬优势,保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姿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快地惠及广大职工,以优异成绩检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成效。
——主要工作思路是:坚定“三个不变”促进“整体提升”。
一个目标不变:在2025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投建营一体化综合建筑产业集团,促进企业知名度持续提升。
三个全面不变:多拿订单,全面打基础;专注管理,全面提水平;创新提质,全面上台阶;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四大板块不变:发挥“四大优势”,对主营业务、投资制造、技术服务、海外业务分类施策,精准管理,突出规模、效益及技术优势,打造“一区两翼三链”的产业体系,形成“领跑”产业、带动“核心”专业。
——年度主题活动:品质、品牌、高质量
品质是过程,品牌是目标,高质量是目的,三者循序渐进、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品质、品牌、高质量,是贯穿集团公司全年工作、全年发展的三大关键词。
——2023年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打造理念先行的样板
1.用优秀的文化理念引领发展航向。集团上下,要将“实干”与“选贤”相结合,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各级领导自觉承诺“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信用有价”,坚持良好品行与优秀才干并重,以清晰的人才选拔标准营造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环境。要将“责任”与“争先”相结合,突出“人本”导向,坚持在团结奋进中提升思想品德,践行岗位职责,争创一流业绩,练就靠努力和智慧博取幸福生活的过硬本领。要将“廉洁”与“家和”相结合,时刻提醒“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坚持在“正道正行、律人律己”中作表率,形成企兴我荣、企衰我耻,同心同德、共享共荣的发展环境。要将“品质”与“品牌”相结合,坚持匠心建造,坚持筑造经典、品质有我,共同促进企业竞争力、发展力、创造力、影响力“齐升”。
2.用特色鲜明的企业理念夯实发展基础。要“起底”企业价值观内涵,全面开展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构建“以奋斗者为本”的氛围,保持“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定力,升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新时代内涵,围绕企业战略,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久久为功。要善于从央企担当上看问题,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对企业理念践之于行,切实把党中央精神、上级党委要求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要制度、部署重点任务、推进核心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
3.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凝聚发展动力。一是恪守经营“底线”。要坚守“三真四跟”“15个经营”理念和“六个更加注重”原则,严守“五必须”“六不揽”“七严禁”经营规则,确保全年经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舞好经营“龙头”。要加快培育讲政治、顾大局、善协作的经营“精英”,持续完善集团、区域、子公司、项目部“四级联动”体系,紧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紧盯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机遇期、存量市场在上半年集中释放窗口期,对重大项目分类分级提级管理,确保新签合同额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全年承揽进度赶超时间进度。三是推动“两场”互促。要坚持“品质为基、客户为先”,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以强大的交付能力为核心,借势中国铁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价值的一揽子服务,以现场赢市场,以市场保现场,从经营源头上构筑品牌竞争优势,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四是做到理性经营。要在构建“投建营”一体化发展中明确主攻方向,合理转换自有资源,大力整合社会资本,优化投资布局和投资结构,加快提升净资产收益。五是坚持“海外优先”。抓住“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契机,依托“5+15”国别市场,挖掘更有发展潜力的优势地区,进一步提升经营规模和发展质量,更好更稳融入新发展格局,确保现汇项目占比、新签订单、营收规模、创效贡献度达到同比上升的刚性要求。
(二)打造产业领跑的标杆
1.在产业布局层面。按照中国铁建“二级公司做产业”的发展定位,持续发挥集团总部政策引导作用,深耕“一区两翼三链”产业体系,形成“一主两辅N新”产业清单。在主营主业“核心区”,要设定核心产业,如铁路板块,要通过提升信用评价和社会口碑,扩大有影响、有效益的“订单规模”。要打造2大辅助产业,重点考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重大项目,充分考虑在企业发展中的历史贡献度,以及各省、市、县的资源保有量,从能够实现投建营一体化,推进企业工业化、工厂化、数智化发展。关于“N”的问题,定位一定要“新”,要跟上中国式现代化步伐,就必须在“两新”业务中大胆突破,与“一主两辅”高度关联,发挥其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作用。投资、制造“两翼”领域,要稳住阵脚,稳扎稳打,重点跟进资本结构优化调整、已落地但不能转化产值的重点项目,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生产;要不断创新融资方式,管投向、管收益,规范运作,严格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投资管理和后评价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投资风险。重点跟进“新”和“重”的发展,要在隧道“新设备”的推广、周转、普及上做文章,在新能源“重装备”的升级、量产、增收上下功夫,加快形成制造产业现代化。设计、检测、教育“三链”,在订单总额、营业收入提升的基础上,设计、检测业务要抓紧提升资质,深度参与“1+2+N”产业循环,加大“双循环”力度,加快“双碳”成果运用、新材料研发量产,不断提升“品牌”效应,赢得更多市场订单。教育培训,要抓紧拿出改革方案,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人才结构,借助多个国家级教育培训平台,联合集团内部及社会资源,深度发展教育产业,为企业和社会孵化更多的技术人才。
2.在公司建设层面。进一步明确工程公司专业化发展方向和专业三级公司“专精特新”培育方向。设计公司、长安重工公司两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要持续巩固既有成果,不断创新产品,务必把专业做专、特色做特、规模做大,发挥好“头雁”作用,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化公司“让进步发生”。各工程公司,要按照工程公司建设行动方案、“一主两辅N新”产业清单,进一步研究主营业务规划和产业布局方向,作为“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核心内容和考核重点。
3.在市场规划层面。要紧紧围绕1+N战略布局指导意见展开。2023年怎么做,集团总部要通过政策、管理、监督再加力,有序引导工程公司属地化发展。各区域指挥部和工程公司要按照“1+N”和“主辅投”战略布局,拿出现有的核心城市、滚动城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及实施性方案,稳固“1+1+6”基本盘,做大“N”的增长极。2023年怎么考,就是按照集团公司“1+N”战略布局指导意见,盯住城市经营、属地经营、滚动经营“三个考核目标”重点考,原则上工程公司属地城市经营份额不能低于其他城市,“1+1+6+N”市场订单总占比不低于新签总额的四分之三。工程公司属地经营份额不能低于其他省份,其中铁路工程为驻地铁路局集团范围内新签合同额。滚动经营的新签合同必须和既有合同为同一客户(业主)。2023年怎么奖,由集团总部有关部门联合组织,检查两年来工程公司“三大”清单的统计与考核体系建立情况,激励措施制订及兑现情况,对重点经营人员和经营机构的投入产出情况。对落实较好的单位,要研究给予奖励,对落后的单位,要启动同下级“一把手”谈心谈话机制,督促抓好落实。
(三)打造资源整合的平台
1.要加快规划设计平台建设。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在保持经营规模稳增长的同时,有侧重地承揽符合自身品牌、发展定位和绿色低碳的市场项目,做强市政设计、建筑设计、公路设计,培育好规划咨询能力,保持前端引领优势。加快“咨询服务、设计勘察、设计扫描、设计模拟、企业管理”5个精细化提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坚持协同经营。在设计咨询资质增项升级阶段,继续加强与各区域指挥部、子分公司的经营协同,立足主业,积极探索参与标前经营、二次经营,拓宽设计业务范围,加快积累“专精特新”业绩,持续扩大“甲级”资质范围和生产经营规模。三是坚持联合发展。联合各城市、地方规划设计院、科研院校,创新业务合作模式,积极开展收并购工作,增长业务规模。联合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等投资项目,持续发挥设计前端“芯片”作用,打造样板案例,推动投资项目产值转化。联合社会人才、“既懂设计又懂施工”的项目管理团队,大力培育“行业大师”和“技术领头人”,成为集团公司工程设计领域的智慧输出库和知识管理库。
2.要加快融投资平台建设。投资方针不变:围绕新产业、新业态布局,培育新的增长极,坚持推进投资带动工程承包业务,坚持遵循以小资金撬动大建造业务的原则。方向目标不变:进一步向经营主阵地和“专精特新”领域倾斜,向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资源占用较少的规划设计咨询、工业制造等产业倾斜,向亟待深化改革的低效业务倾斜。平台主体不变:坚持以投资运营管理分公司管理为主,投资类项目管理机构、房地产公司等单位为辅,发挥监管责任,压实主体责任,合理规划投资峰值和资金回正时间,防止超预期资金沉淀,不断做实做优企业资产。融资策略不变:坚持集中核算,做大境内外一体化“资金池”,有效整合资金效能;联合外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方、投资管理方组织融投资联盟,积极开展股权合作,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融投管退全过程管理能力。
3.要加快分供商平台建设。一要优化分供商准入和评价体系。全面开展分包商、供应商“两商”建档管理和评价,进一步培育更多的优质分供商资源入库,落实关键线路工程上分包商选用管理要求,落实金牌分包商和优秀供应商优惠政策,全面推动“双向评价”和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包保培育优秀分供商管理要求。二要维护供应链各方合法利益。探索清收清欠交底制度,分类管控不同阶段项目清收清欠工作,持续开展以房抵债、集团内部清欠、非业主债权清理等专项清理活动,积极开展票据应用、伙伴贷、供应链金融等协同业务,有效缓解债务化解难、资金周转难的矛盾,改善上下游关系,提高跨单位资产周转效率,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三要加强平台主体功能发挥。全面发挥铁建云采平台、集团公司集采平台、长安重工物流贸易平台的优势,加快引入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控、物联网感知等新信息技术,加快提升供应链数字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区域物资共享、物流集散周转,降低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成本。
4.要加快运营维管平台建设。要抢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及境外铁路建设机遇,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铁路运营专业特色。南方公司,要全面提升施工临时结构设计、全过程咨询、地铁铺轨、机电安装、装饰装修、运营养护、上盖物业等各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培育“多专多强”的全产业链综合实力。在运营维管平台建设上,集团公司抓总,投资运营管理分公司牵头,各工程公司配合,通过实践、送培、引进,全面提升规划设计和商业运营能力,建成一支专业化运营维管团队。
(四)打造提升行动的标准
1.持续巩固深化改革成果。要进一步理清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动态优化、完善党委前置研究生产经营重大事项清单,切实把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持续规范董事会授权管理,加强董事会运作系统建设,主动适应债转股增资后变化,进一步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的组织体系及运作机制,差异化落实子企业董事职权。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加强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考核兑现,对达不到底线要求或连续两年综合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及时解聘退出。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强管理,抓落实,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更大力度推进2022年动态更新236项改革措施“回头看”,保持改革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加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走深、见底、起效。建立“价值引领”导向的评价方法,推动子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更加聚焦生产经营,引导落实“1+N”战略布局、工程公司建设行动方案、“四大平台”建设、“六百人才”培养等关键改革举措。推进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位调整及退出机制建设,子公司原则上覆盖面不低于60%,管理人员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平均比例不低于5%,着力破除制约企业活力效率提升的体制障碍,管住根本、力促长远。
2.持续对标一流提升管理。要找准一流旗舰标杆,重点关注市场份额、质量效益、创新成果和管理标准找差距、补短板、提质效,打造一批在主营产业、战略区域的旗舰企业和链长单位,重在成为“集团第一、行业龙头”创一流。按照股份公司要求,工程公司要围绕“五化”“六有”奋斗目标,以干好项目为核心使命,提高政策执行力,厘清“法人管项目”与项目经理负责制权责边界,将管理重心和资源配置向一线倾斜,向项目集群、智慧工地挺进,加快选点试行项目模拟股份制,变被动等向主动靠、主动要、主动管转变,重在促进“两场”互促上创一流。要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要求,对标提升、分类施策,重在实践行动中创一流。要大力推进智慧建造公司、智慧工地样板项目、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围绕“1236”数字化转型总体思路,进一步发挥工程调度指挥中心和施组、生产、成本、收尾、海外项目管理五大中心职能,引入区块链、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传感数据采集等技术,实现跨业务数据识别、逻辑关联和业务协同运转,重在精细化管理提升中创一流。
3.持续加强大风控体系建设。要以加强风险预控为重点,深化风险评估与管控,科学准确识别、评估、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以重大风险管控为抓手,大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切实做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处置有方、应对有力,将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坚持把合规风险、投资风险、债务风险、舆情风险、保密风险、海外政治与法律风险摆在首要位置,坚决向任何有损国有资本和企业利益的行为说“不”。以信息收集为依托,增强风险管控协同性,积极推进各类风险信息、事件收集,完善“中国铁建云风控监测中心”系统,识别岗位风险,加强风险管控,用“大风控”体系筑牢重大风险防线。要统筹各种应急手段,强化重特大风险管控,有效促进审计、合规、内控、巡察、纪检“五位一体”监督体系协同推进,常态化运转风险识别、预警、化解、处置的长效机制。要把培训、教育工作作为先手,严格底线管控与正向激励,通过“四不两直”查“思想、管理、现场、责任”,对玩忽职守者坚决严办,有效遏制不实之风,防止出现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加强与监督职能部门的业务协同和共享互助,形成监督合力,用“大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监督实效。
(五)打造创新创造的高地
要以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部、高原隧道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各单位的创新工作室,要多开几次“务虚”会,多搞搞“头脑风暴”,为加快系统化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要以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目标深化开放协同。集团公司所属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创新工作实际,加强与规划设计咨询、工业制造旗舰单位和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进行协作分工,通过产业链的打造、产业集群的培育,推动产业有效对接和协同发展,确保实现产业空间整体效益最大化。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保障更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进一步落实国资委科技创新“五加、两减、一保障”要求,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细化完善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考核、科研人员工资单列、科技创新成果考核加分等支持政策,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决策、投入、组织与成果转化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要着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经济主战场、企业发展需要等,突出在新基建、智慧建造、绿色建造等技术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大盾构、长大隧道、铺架施工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拳头产品优势,让行业科技尖兵有用武之地和更大自主权,让“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运行顺畅,努力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
(六)打造价值党建的典范
1.要体现政治价值。第一,发挥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其深刻、丰富的内涵,统领企业改革发展。要以落实党内政治生活、“三会一课”“七个一”党建联系点等制度为抓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一线落地、入脑入心,团结带领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二,强化党的理论武装。要严格“第一议题”、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提升党委理论学习研讨质量,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企业落地落实,巩固好再学习再落实再提升主题活动成果。第三,突出基层政治功能。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公司法》,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大企业法人、党委书记“一肩挑”力度,围绕各单位“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思想、组织、群众、制度等方面的优势和功能,持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第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重点抓好干部人才队伍、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成长通道“三个建设”,为企业选拔一批政治可靠、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优秀人才。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核心是人岗匹配,将最合适的人才,配置到最能彰显其才能的岗位上,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能干者能上,让真正埋头干事、不玩虚招的干部不埋没,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有“干头”、有“奔头”。实践是最好的练兵场,要通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公开竞聘等多种途径,让年轻干部主动下基层、到现场锻炼,到问题最复杂、矛盾最凸显的地方去摔打历练,从处理“烫手山芋”中汲取力量,增强应急处突的胆识本领,成为“解题”高手,锻炼出扛得住急事难事的“硬肩膀”。
2.要体现经济价值。一是建强党的组织。确保党组织应建尽建、应换尽换,通过“同步”“嵌入”及“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持续加强对党员、关键岗位、国有资产的组织管理“全覆盖”。二是发挥组织优势。坚持以“1235+N”工作体系大抓基层、做强基层,持续规范项目党建策划、支部评价定级晋升工作,全面发挥创岗建区、党建共建、创先争优等活动载体优势,让党建工作在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中彰显价值。三是抓好制度落实。健全党建制度办法,指导开展主题教育、主题实践,狠抓载体建设、品牌工程创建,努力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水平,围绕生产经营推动基层组织、书记、党员、活动、制度、培训、保障“七抓”工程建设。四是建好政治生态。贯彻落实好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对照新修订的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具体实施意见,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有效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对4个子公司和6个区域指挥部党组织常规巡察、对重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专项巡察。一体推进“三不腐”,持续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深化靠企吃企、境外腐败、“影子股东”等隐性腐败整治,为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3.要体现社会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谨记“央企姓党、央企为民”,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志愿服务,在重大事件面前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化进步、传承红色基因等意识形态领域中作表率,在庆祝中国铁建成立75周年的宣传、组织、营造祥和喜庆氛围等方面走在前,在深入开展“品质、品牌、高质量”年主题活动、“十大文化”建设等方面当引领。要持续完善企业法制建设,不断提升依法治企能力。要持续加强国安、保密、统战、援疆援藏及乡村振兴工作,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要深化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凝聚团结奋进力量。要深化民主管理、企务公开、集体协商制度,始终把职工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