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1日
三十载风雨路 一生测量情
●洪敏
文章字数:1,348
  “向前3厘米,向右再移3毫米……”在位于连江县潘渡镇贵安村几百米处的山坡上,只见六公司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项目精测室主任王志明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和他一般高的全站仪,用对讲机对100米开外的测量员喊着工作指令。每完成一组测量任务,王志明都要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录清楚所有的数据,然后再开始下一处工作。
  1993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工程测量专业后,王志明就开始了头顶烈日、脚踏泥泞、风餐露宿的测量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谈起对测量工作最深切的感受,一向沉默不语的王志明眼睛忽然明亮起来,话匣子打开了:“30年里,爬过百米高山、越过孤寂山岭、涉过清涧溪流、穿过荆棘丛林、跨过战后雷区……经历的事情太多,遇到的突发情况太多,好多想起来都有点后怕。”
  2006年,王志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远赴异国他乡,参与建设安哥拉罗安达铁路工程。该铁路线路穿越原始森林、沼泽湿地和战后雷区,自然条件恶劣。
  每次完成测量任务,王志明和同事们的衣服早已湿透,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直流。回望那条无人敢跨越的“生死线”,他们互相调侃:“今天咱们又躲过一劫,可以好好睡一觉。”就凭着这样不怕苦、不怕死、敢于抗争、勇于奉献的精神,王志明顺利完成了455公里的安哥拉罗安达铁路的各种测量任务。
  “老王,这么大的铁路项目,就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员搞测量,换谁我都不放心。”2015年,重庆渝怀涪秀二线铁路项目上场之初,项目负责人多方打听终于打通了王志明的电话。就这样,王志明从山西辗转到重庆,开始了为时7年的测量生涯。
  涪秀二线项目群山环绕、地形险峻、桥隧众多,临近既有线施工,测量任务繁重,测量难度大。有一次,为了赶在天窗点前进网测量,王志明早上4点起床,冒着大雨前往50公里外的复测点。路上,为了避免仪器被雨水打湿,王志明用自己的衣服盖住仪器;怕半路碰撞、颠簸,他就把测量仪器像抱孩子一样紧紧抱着,生怕碰着了、撞着了。测量完,还不忘拿毛巾将测量仪器的雨水全身擦一遍,放在安全地方晾干。
  而锚杆框架梁都是在二三百米的山脖子上,为了完成测量任务,王志明带领其他测量员经常攀爬到230多米的山顶上去测量。没有路,完全靠徒手攀爬,经常让大山里一些带刺的杂草划破手臂、刮烂衣裤。累了稍作休息,再沿着近乎垂直的山体继续攀爬。
  有一次,凌晨3点多,王志明接到工作任务要去抢险,这一去,整整24小时没有合眼。渴了喝口水、饿了啃点馒头、困了打个盹,就这样硬撑着、透支着身体把险区的地形测量完才肯休息。
  如今他来到了线路全长35公里、跨2个区县、6个乡镇、15个村庄的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项目。地处于山林地带、山大沟深,路线长、桥隧占比大、地质条件差、安全风险高。白天,除了去现场勘察测量外,晚上王志明还得整理白天的测量数据、布设隧道监控点、符合图纸、提前安排明天的工作、协调分组等。
  三十载风雨路,一生测量情。从事测量30年,每天都在跟点、线、面、数字打交道。对普通的人可能早都厌烦了这样单调、枯燥又乏味的工作,可对于王志明来说,却从无怨言。
  “为啥师傅干了一辈子测量还这么负责、敬业。”徒弟王镭不解地问。50多岁,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王志明却笑着说:“我一辈子只干这一件事,肯定要把它干好,更不能半途而废。”
  正说着,王志明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他背起测量仪器、戴上安全帽,就直奔施工现场……
  作者单位: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