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1日
坐上火车去拉萨
●赵渊青
文章字数:1,698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藏铁路是一条通往雪域圣城的绝美风景线,而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青海人来说,这条神奇的天路却是与我息息相关的归乡路。
  “青藏铁路有了复兴号”“青藏铁路迈入动车时代”……看到各大资讯平台都络绎不绝推送着动车组驶上青藏铁路的消息后,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一遍又一遍回放着短视频里一个又一个宛若壁纸般精美的画面。七月是故乡青海一年里最美的时候,白绿相间的复兴号飞驰花田如海、满目金黄的青海湖畔……
  我出生的那座小镇距离省城有很长一段距离,似乎在我成长的童年里,很少听说有人要外出公干或是旅游。所以,当母亲给我们讲到她曾乘一宿的火车,前往格尔木的姨妈家时,年少的我充满了好奇,不停地问询着她旅途中的奇遇。“车窗外都是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到,只是记得路过青海湖的时候,有人指着窗外波光粼粼的湖面说是青海湖。”
  而我第一次坐火车是考上大学那年。那个年代,镇上没设火车票代售点,购票需提前乘车去西宁火车站排队,为了能买到一张硬座票。母亲陪着我提前一天来到西宁,凌晨4点就早早候在售票口。我读书的地方在江西南昌,青海没有直达南昌的列车,每次往返都需要在西安或者郑州中转一次。没有网络售票的年代,只有到了中转的车站,才能排队去买下一程的车票,有座位就幸运地占个座位,而运气不佳时,只能凑合一张隔天的站票。
  印象特别深的是,正式搬入宿舍后,来自湖北舍友的父亲热情地问我是哪的人。在得到“青海”的答复后,正在收拾床铺的他停下手中的活,煞有介事地说:“我去过青海,很美丽的一个城市,那边的天空、水都很蓝,很干净!”我不停点头,还颇有种“他乡遇故里”的感动。
  “叔叔,您都去过青海的哪些地方?”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满心期待地以为他会说出我出身的小城时,熟料同学父亲的答复让我瞠目结舌。“青海啊,海很大,我办完事后,还去了济南、又去了泰山……”原来,同学的父亲压根就没有去过我的家乡,他把“青海”当成了“青岛”。
  这绝不是个例。在南方读书的几年时间里,我无数次和人解释,“青海”是一个省份,不是华东半岛的海滨城市,而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大学三年级午饭刚结束,忽然校园广播播出了青藏铁路开通运营的消息,随之而来的是高音嘹亮的《天路》。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似乎身边许多朋友、许多同学都开始注意到了青海,开始讨论起了西藏。记得那年的校庆晚会上,有一个歌伴舞的节目就是《天路》,同学们身穿鲜艳的藏式服装,在高亢的音乐声中甩起洁白的长袖。
  青藏铁路开通后,似乎青海、西藏的关注度一下子就起来了。身边无数人咨询过青藏游的出行方案,在推荐过家乡无数景区和美食的同时,也一定建议大家乘坐一次火车,感受下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高原铁路。这些年,西部的铁路网越织越密了,回乡的通行时间也越来越短了。随着网络售票的推广和普及,通宵在售票点排队购买的事情,如今在弟弟、妹妹们看来,似乎都不敢相信。
  说起青藏铁路,最为自豪的是我因为工作的机缘巧合,曾2次走近它、感受它。第一次是青藏铁路开通十周年前夕,我作为建设单位的一员,跟随着中央电视台《国家名片》摄制组的导演到哈尔盖段、三岔口特大桥等线路取景。摄制组选择的拍摄点,都是青藏铁路施工难度最大或者自然风光最美的路段,在近10天的拍摄中,我幸运地目睹了青藏铁路最美的风姿。至今,我还记得在玉珠峰取景时,我们在清晨刺骨的寒风里等了1个多小时,终于看到那绿色的列车在一片金光中呼啸而来,它驶过雪山、驶向湛蓝的河水,再飞奔驶向远方……
  今年清明前夕,我随着几名同事一起前往青海湟源、乌兰等地的烈士陵园,专程祭奠为青藏铁路建设牺牲的铁道兵烈士。去乌兰烈士陵园的时候,车子行驶在祁连山,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明显感觉到车内的氧气越来越稀薄。抵达关角山时,虽然天色已晚,但是大家还是坚持去关角山隧道看一看,因为当年为了修这座隧道铁十师有50多名烈士牺牲于此。即使关角山隧道已经封洞了很多年,但站在隧道口,看着隧道的雄姿,内心的激动依旧涌动起来。
  如今,青藏铁路终于迎来了动车组,从西宁只需要5小时多就能到格尔木了。希望有一天,我能坐着动车,去一趟拉萨。
  作者单位: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