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按下操控板上的“升”键,围堰缓缓升起,湖水则被挡在施工现场以外,整个作业面立刻呈现眼前;而按下“降”键后,围堰下降的同时湖水将整座隧道覆盖……一座按照1:1000比例制作的三维智能模型,使苏州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复杂的施工过程有了最形象的展示。
“管段仅4.37千米,投资却超过了30.14亿元,春申湖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设计十分复杂,尤其是水下叠形匝道的技术难度在国内并不多见……”一公司副总经理、春申湖路项目经理唐培文介绍,唯有通过智慧化手段,才能保证工程施工平稳推进。
进场以来,平均年纪仅32岁的项目团队,通过一系列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为复杂的施工管理插上智能化的翅膀,让各种“黑科技”为项目施工保驾护航。
自动化降水监测平台: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到位”
“滴滴,滴滴!”6月17日16时37分,急促的警报提示起。
项目副总工程师卫凯立刻打开电脑上的基坑自动化降水平台——一处基坑内的承压水位偏高,平台第一时间向管理人员发出了提醒。“水面上升,平台显示抽水泵故障停止了工作,立即派人维修。”在对平台上的各项参数进行排查分析后,卫凯已能初步判定应该是抽水泵异常。
3公里外的基坑施工现场,技术员刘文泽通过平台手机客户端核查发现,1台抽水泵果然因故障正频繁闪烁着红灯。与此同时,该水泵的型号尺寸、位置编号、设备信息都在客户端有着详细记录。
16时48分,水泵已经维修完毕开始抽水作业,基坑自动化降水平台操作界面上各项参数回归正常。此时,距离发现故障仅仅过去了11分钟。
“目前的施工作业面由湖区填筑而成,施工开挖、湖水涨落都易引发渗漏水,一旦排水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围堰塌陷等重大事故。”卫凯介绍,项目刚进场他们就以智慧化建设理念,搭建了“基坑自动化降水平台”,将所有基坑排水的所有设备、线路,全部纳入智慧平台管理。
据了解,项目正在开挖的基坑是在阳澄西湖填筑而成,围堰外的湖水水位比作业面要高出1米。大面积开挖则会导致水位失衡,湖水渗漏。为确保基坑内的作业安全,在开挖的同时布设了1000多台抽水泵排除。“1000多台型号不同的抽水泵分布在基坑的不同位置,一旦有一台发生故障,仅依靠人工去检查宛若大海捞针,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塌方等不堪设想的后果。”卫凯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项目部还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设计,增添了许多应急预案处置功能。比如,施工电路一旦故障中断,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完成自动切换,启用发电机,确保现场施工安全无虞。
BIM搭上互联网:从“资料塞满包”到“指尖点一点”
里程K11+200处,又一节冠梁即将开始浇筑。
技术员王小兵点开BIM手机客户端,输入里程数据后,该工点的结构尺寸和各类数据参数全部罗列在手机界面中。
不同位置的钢筋型号、使用数量、间距,确保现场的各类参数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后,王小兵在《开工报告》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王小兵清晰地记得,2001年刚刚参加工作时,为了检查工地上一处结构物的施工质量,作为技术员的他们都需要带着一本本又厚又重的图纸资料,以便在工地对照查看。“以前每次去工地,线路图、结构图、纵断面图一本都不能少,而且图纸在工地上用一阵子就磨烂了,我们就拿着透明胶带贴贴补补继续使用。而如今,我们通过BIM技术开发小程序,只需要拿出手机打开BIM客户端输入结构图里程,所有信息全部就能看得见。”在王小兵看来智慧工地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与方便,更是覆盖到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混凝土浇筑完毕,技术人员再打开客户端,混凝土养护的要求和下一部的施工方案就已经在平台自动生成。”王小兵介绍,伴随着每一步施工,平台上的形象进度、施工产值等信息都会自动更新,传送到每一名管理人员手中。
“以前发现违章违规作业时,我们先要下发通报单,然后要求相关负责人及作业工班整改,待整改到位我们现场验收后签字确认。推行安全管理智慧平台后,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现场哪些问题没有处理、哪个班组违规问题最多、哪个作业环节人员最容易疏忽。”安质部部长杨阳说,他们还能利用平台“大数据”的优势,对发现问题集中的作业环节和出现问题较多的工班进行定向培训。
从2018年上半年开工至今,苏州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的管理目标。
智慧工程监控展示中心:从“心存侥幸”到“无所遁形”
“只要不按照规范干活,绝对会被逮!”来到苏州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工作不到一个月,运渣车司机朱东月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外出务工15年间,朱东月呆过的工地不计其数,早已经深谙熟知运渣车司机的“工地套路”——躲过技术员、绕行未安装摄像头的路段、车辆清洗只洗一眼看得到的地方、“严打”期间要“规矩”……
但是,2018年11月底来到苏州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后,朱东月发现,自己用多年实践总结的经验忽然“失灵”了。“到处都是摄像头,还有无人机在空中巡查,各工点的施工场景会直接传递到智慧工程监控展示中心。”朱东月第一天上班,就因为没有将车厢按照要求包裹覆盖,导致运输途中有渣土洒落,被监控阳澄湖3号机抓个正着。
“4公里的管段内我们安装了50多个摄像头,每个工区都安排无人机不定时巡查,工地上的一举一动都尽收在我们眼底。”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李通指着墙壁上可以随意放大、自由切换的巨型液晶显示屏说。
“施工线路长、交叉作业多,我们安质部既要排查安全质量隐患、还得督导文明施工,虽然工作比较繁忙,但是有了这些智慧化的管理系统,只配备了6名工作人员。”项目安全总监马立云说。同时,该中心还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将升降机、塔吊等大型施工机械的运行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通过可靠的后台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机械实时监控,确保了专人操作,专人维保。一旦塔吊的承重超过了安全系数,工地现场及监控室同时报警,塔吊无法运行。
施工人员实时定位、机械装上“黑匣子”、安全培训采用“VR”技术……随着一项项智慧手段在项目落地,使得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项目的施工管理变得更“聪明”、更便捷,为项目全面创优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