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1日
续写春天的故事
——深圳集中供冷系统5号冷站施工背后的故事
●赵渊青 姜晗
文章字数:1,479
  参加完广州举行的2020“SMARTBIM”智能BIM大赛后,前海市政VI标项目总工程师杜明智就马不停蹄驱车返回项目驻地。车窗外,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一座座高楼不断出现在眼前,又快速向后退去。
  没有“深圳速度”,就没有“深圳奇迹”——此时的杜明智手里紧攥着一等奖奖杯,看着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不正是,从深圳到蛇口、从前海到后海,“深圳速度”和一栋楼一起拔地而起,和一片片城区一起横空出世。
  和杜明智一样,项目部的30多名员工在参与深圳建设的历程中,都分明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激情与干劲,光荣与梦想。他们负责施工的深圳集中供冷系统5号冷站,是目前亚洲最大规模的供暖设施。等到今年春天到来时,这座超级供冷站将把海水处理成冷水,为前海的270万平方米的公共基础设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冷气,相当于为深圳前海安装了6万台大功率空调。目前,前海自贸区内新建的摩天大楼及地铁车站,都已预留了制冷官网,炎夏到来前市民们就可以畅享凉凉轻风。
  在深圳,前海市政VI标项目通过不懈努力,创造出了一项项“前海纪录”。六公司副总经理兼前海市政项目负责人李魏来的手机中,有张2018年5号冷战基坑开挖时的照片——夜间高强光的照明灯下,运渣车整齐排列在施工现场,车头挨着车位、车位连着车头。进场、装土、清洗、出场……每一个步骤宛如流水线一样井然有序运转。为了提高出渣效率,前海市政VI标项目积极和地方政府协调,让原本仅1处的弃土港口增加为了2处,这也使得项目的出土量日均保持在5000立方米以上。这个数字,是目前前海土方开挖的最好成绩。
  在这个精英云集,优胜劣汰的“大竞技场”,前海市政VI标项目要站住脚跟,滚动发展,必须拿出亮眼成绩。在A号路改造施工中,他们坚持“前海质量”和“前海标准”,高标准起步,严要求管理,样板引路,质量先行,精耕细作,精雕细琢,悉心打造精品工程,提前80天又快又好地完成了该工程,打造了“金字招牌”。正是凭借着出色的施工进展、优质的工程质量、良好的社会形象,他们被业主称为深圳前海建设的标杆。他们施工的A号路作为正面教材被当堂讲解,是他们“在特区中的特区,做标杆中的标杆”的完美注解。
  1990年以前,前海真的是一片海。如今的前海,百座高楼鳞次栉比,成为了国家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前沿、开放热土和创新高地。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施工,难度却不一般的大。在近1300多根桩基施工的时候,钻机要先后穿越不通填石层、砖渣区、淤泥层和流沙层。因为地质复杂,在试验桩钻孔期间,塌孔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功克这一难题,项目部决定在流沙层增加护筒,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我们的桩基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95%的桩基验收期间达到一类桩。是目前前海地区质量最高的。”项目常务副经理孙静说。
  作为项目BIM技术的负责人,杜明智认为,BIM技术的成功应用让施工管理各个环节更加精准而高效。项目进场仪式,BIM团队的8名成员开始着手建模工作。在用BIM三维模型会审图纸时,他和同事们发现承台标高不一致、钢筋绑扎与预埋件冲突等89项问题。于是,他们立即主动找设计院协调变更,这位后续工程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期BIM运行中,他们还广泛采用三维交底、隐患比例示意图等方式,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直管、精准的掌握技术要领。“未来我们递交竣工资料时,我们只需要在BIM系统内,轻轻点击鼠标提交就可以了。
  39年前国贸大厦施工期间,深圳以平均3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今天的深圳更是一座创新动力持续增强的深圳,平均每天创造60多项国际专利。而项目团队也创造了项目获得全国BIM技术大赛公共基础设施综合类金奖、国家级QC成果2项、省级QC成果4项,并整理了20万字的《深基坑施工变形特性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