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1日
忆当兵那些事
●景新跃
文章字数:1,202
  虽已过耳顺之年,每逢“八一”,心中还是充满无限涌动,40多年前那段军旅生活像演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呈现在眼前。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89210部队新兵4连集训营地——青海省湟中县总寨公社总南大队。入训第一“课”,颁发领章、帽徽,向军旗宣誓。新训紧张单调,训练场、宿舍两点一线。清晨司号员准时吹响“起床号”,没等“出操号”响起,各排已列队集结完毕,全连统一出早操。洗漱后大家分秒必争打早饭,慢一点碗筷还没来得及洗,“集合号”已经吹响。队列、射击、投弹、刺杀、战术、行军训练,直到“熄灯号”响起。
  最难的是整理内务叠被子,不下功夫就叠不出豆腐块形状。最累的是正步,要求“踢腿如风,落地砸坑”,一天训练下来腰酸背痛。最怕的是紧急集合,晚上睡的正香,突然哨声响起,黑灯瞎火,不是你穿错了他的衣服、我错戴了你的帽子,就是背包没捆好。部队还经常组织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活动,请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抗美援朝的老首长、旧社会贫下中农进行爱党、爱国和忆苦思甜教育。炊事班想方设法“改善”生活,玉米、高粮面窝窝头,荞麦面糊糊、豆腐渣煮野菜粥等。要是指导员看到泔水桶有块剩馒头,当着全连战士从桶里拿起放进了嘴里。
  3个月的新训结束,我被分配到48团7连,当时连队驻扎在关角沟6号大桥工地斜对面的半山坡上。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狂风挟着沙尘冰雹是家常便饭,而且空气稀薄、缺氧,常人坐着不动也会感到气短胸闷、头晕头痛,短期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肺水肿、脑水肿等症,时间久了,身体机体缺氧,内脏会发生“三大一小”变化,也称“高原病”。由于气压值偏低,水沸点约70度左右,普通厨具做米饭夹生、煮面不熟、蒸馒头压缩,需要使用特造高压锅。长年吃的是从内地运来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萝卜、卷心菜等,由于没有新鲜蔬菜,维生素补给不足,许多战友指甲凹陷,指甲缝中渗出液体。用水全靠汽车从10几公里外的关角山下运来,水中矿元素超标不宜长久饮用,但一盆水早晨用来洗脸,晚上洗脚,澄清后再洗衣服、打煤砖。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着每位战士的体能和精神极限。
  有一次,战友的父亲来部队探望儿子,为尽地主之谊,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弄来两颗大白菜和一瓶大肉罐头,与自采的野生蘑菇一起放入铁桶里煮开调盐招待。战友父亲坐在马扎凳上,边吃边流泪。
  在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我们靠风枪、钢钎、小推车、镐锹和榔头,一米米开凿隧道、一车车浇注混凝土、一铲铲填筑路基、一锤锤敲击道碴,肩背人抬,腰压弯了,肩膀压肿了,双臂震得发麻,虎口震得流血。老班长在关角沟六号大桥决战中,3天2夜吃住在施工现场,任务完成后靠着电杆睡着了。凭着一颗红心,我们在青藏线上建成了国内唯一一条全露天螺旋展线铁路——二郎螺旋展线。
  我们用火热的青春铸起了青藏铁路哈尔盖至格尔木段。当年同一军列246名战友中,168人入党,8人荣立二等功,46人荣立三等功,468人次获得师团级嘉奖。
  一次选择,一生无悔,向往事致敬!
  作者单位:中铁贵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