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1日
吕玉标的住房蝶变
●潘卫卫
文章字数:1,094
  从铁道兵战士到技术工人,再到劳动模范,吕玉标站过岗、扛过抢,在青藏高原打过隧道,也建设过大亚湾核电站,更走出国门,参与了中施企业本世纪在海外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安哥拉本格拉铁路建设。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时光荏苒,一晃还有几个月,吕玉标就要退休了,许多事情已经慢慢淡忘,但他生活过的一个个“家”却越加明晰。
  小时候,吕玉标一家6口人“蜗居”在一孔窑洞中,外面当厨房,里面当卧室。窑洞只装了一扇木门,窗户上糊着旧报纸,母亲用她灵巧的双手剪出吉祥喜庆的窗花,给这个家增添了一抹亮色。进门就是土灶,旁边一张小桌子既是案板也是饭桌,在往里就是土炕。在那个靠煤油灯照明的年代,窑洞里不仅光线不足,而且生火做饭时,只要一刮风烟囱里的烟就会倒灌,整个窑洞顿时烟雾缭绕,呛得人睁不开眼。家虽小了点,可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
  1981年,吕玉标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家就是一顶帐篷,却成了他始终魂牵梦绕的地方,正是这个家锤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行。
  1984年兵转工后,六公司在咸阳盖起了职工宿舍,吕玉标因刚刚结婚享受到了企业红利,在同事们羡慕的目光中分到一间独立宿舍。两条长凳上放上几块大木板就变成了一张大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随着孩子的出生,狭小的房间更显拥挤,可家里也被欢声笑语填满,还成了同事们晚上看《霍元甲》的绝佳场所。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企业规模翻倍增长,在2002年为改善员工居住环境,六公司扩建了咸阳基地,吕玉标也搬进了50平方米的两居室。这是他首次住进有暖气的房子,全家人都很高兴,他和妻子自己设计自己装修,购置新家具,孩子有了单独的空间,还把老人从老家接了过来一起住,一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满怀憧憬。
  “房子的户型非常简单,两间屋子中间夹着厕所和小厨房,一间屋子外连着没封闭的阳台,吃饭时就在屋里支张桌子。”吕玉标说,人均10多平方米的住房面积,现在看来很窄,但在当时却非常奢侈。
  转眼间到了2012年,吕玉标已成为享誉全省的陕西省劳动模范,他又先一步享受到了单位福利房待遇,以成本价购买了一套10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装修时,他请了专业的装修公司,与过去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吕玉标打算停下来,好好休息休息,提前适应退休生活。他每天陪老伴在楼下散散步,和老伙计们一起下下象棋,顺便帮女儿接送下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时代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生活真是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看着眼前的新房,吕玉标激动地说。他从心里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改革开放,感谢他为之努力奋斗的企业,让他和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甜。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吕玉标住房的变化,正是繁荣新时代的体现。 
  作者单位: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