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1日
智能化加工场引来“观摩潮”
文章字数:792
  临夏讯(徐成涛)刚送走前来“取经”的兄弟单位参观人员,又迎来国铁集团的观摩团。近日,地处甘肃临夏市的二公司兰合铁路项目,集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钢构加工场成了全线“新宠”,先后接待观摩学习近30次,人数达200余人次。
  “你们钢筋加工场需要多少工人?”“以前是14人,现在是两个人。”作为全线首次应用自动化数控钢拱架焊接机器人的钢构加工场,不仅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更是解决了人工焊接型钢不饱满、焊缝不平等顽疾。
  与传统钢构加工场机械轰鸣、人声鼎沸的场面不同,这个钢构加工场,偌大的彩钢棚搭建的生产车间布局紧凑、合理,光线良好,空气流畅,多个功能区域内整齐堆码着钢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部分废料,格外的整洁有序。虽然入眼依旧是焊花四溅的火热场景,但却只有零星的几名工人在操作作业。
  项目技术负责人蔚宏伟介绍,该加工场集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为一体,总面积为2400平方米,配备的10余台(套)机械设备,90%以上实现全自动化智能操作,主要负责该项目1.59万吨型钢钢架、1350吨钢筋网片、4635吨小导管的施工生产任务。其中,用于生产钢筋网片的智能生产线,更是无需人员操作,便可实现钢筋下料、焊接、端头打磨一遍成型,每小时可加工钢筋网片67个左右,工效是传统设备的1.7倍。
  正在施工的型钢拱架生产线前,技术员王琰一键输入型钢尺寸、技术参数等要求后,自动切割、自动冲孔、自动抓板、自动焊接,一体化实现流水线式作业。除此之外,该设备还加设了三维相机,通过视频识别,对焊接焊缝的质量、饱满度进行扫描检验,不仅节省了焊接人员的配置,连质检人员也由系统进行代替。“我们也在学习电脑技术操作,不然就真的失业了。”正在进行成品转运的工人王师傅感慨万分。
  “智能化加工场的投产使用,在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工效的同时,更是大幅度降低了安全质量隐患,间接地降低费用成本,相比传统设备,预计创效达210万元。”刚刚接待完兄弟单位观摩的该项目负责人马传明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