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1日
站好每班岗的老兵
●马阳
文章字数:895
  锋利的寒风划在他的脸上,与鼻息抢夺着微薄的氧气,在以恶劣环境为背景的高原高寒地区,瘦小的他向前挪动着,每一步都像踩入泥沼中。他是一名铁道兵战士,曾是一名青藏高原的养路工。
  青海省柯柯站到柴凯站的铁路总长20公里,每天要在这条铁道上走数万步。无数次的检修让他熟悉了这条铁道上的每一根铁轨、每一颗螺丝。听敲击轨道的声音,看轨道延伸的路线,就知道螺丝是否松动,铁轨是否下沉。他就是三公司南昌滁槎安置房项目门岗欧通才。
  “我没做过什么大事,只是尽量做好自己的工作。”欧通才说。当兵两年后欧通才迎来了集体兵转工,来到了中铁二十局。从军人到工人,从脱下军装穿起工装,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
  在当兵期间,欧通才获得过8次嘉奖;兵改工后,多次获得“三公司优秀工作者”称号……从17岁参军成为一名铁道兵开始,将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40年奉献给了中国铁建。
  如今的欧通才58岁,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目光矍铄。虽然他是项目上年龄最大的管理人员,却比年轻人更有干劲。在学习新的安全业务知识时,学习能力没有年轻人强,就加班加点;电脑用得不好,就用“烂笔头”,一遍一遍书写;碰到理解不了难题,耐心地问询身边的同事,直到参透、搞懂。这样坚持下来,反而成了最早吃透所有知识点的人。
  在南昌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证生产,项目管理采取“半封闭”模式。欧通才主动站在“抗疫战线”的前沿,负责监管人流量最多的东闸口。每天去闸口值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他坐在接近40度高温的室外,严格执行“一测温、二看码、三登记、四开门”的操作流程,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一直坐在滁槎项目部的防疫卡点上,用锐利的眼神盯着卡点上进出的每一辆车和每一个人,认真仔细地登记着防疫信息,确保防疫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始终如一的坚守,十年如一日把工作做到极致。在今年建军节座谈会上,欧通才向青年职工们讲述过往艰苦的岁月,过程中几欲涕零,最后在红色条幅上署上了他的姓名。厚重的回忆以沉默的方式重新提炼、组合。从清晰可辨的笔尖落纸声中,听出了镌刻在案的名字。良久后,他缓缓抬起的右手,划过胸膛,对着项目的家人们敬了最后的军礼。
  作者单位: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