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跨千钢专用线特大桥箱梁架设现场 常永梅 摄 乌海蒙语名为狮城,夏季时节正是一片勃勃生机。此时位于海勃湾区的包银铁路(内蒙段)项目施工现场机械马达轰鸣,车辆来回穿梭,全线800余名作业人员正冲刺工程节点目标,鏖战正酣。
二公司施工的包银铁路(内蒙段)8标段全长33.92公里,主要涵盖路基、桥梁、涵洞等工程施工,是内蒙古自治区内重点交通项目。上场以来,项目建设者以打造精品高铁工程为己任,不断加强管理“内功”,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当前,该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各项指标在全线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业主单位好评。
“快”字当头 聚力攻坚
进场伊始,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一系列困难便接踵而至,“想要打开工作面,实现产值任务目标,项目管理人员就要主动出击,解决掉这些‘烫手山芋’。”项目经理王宏伟表示。
为了尽快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王宏伟带领项目班子成员挂图作战,他们每天召开工作碰头会,复盘问题、梳理堵点、制定方案,通过定好时间点、压实责任人,项目施工沿线征拆等工作取得一系列进展,为后续施工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解决完征拆等“老大难”问题后,项目部迅速组织人员、队伍、机械进场,并根据现场实际排兵布阵划分各个“作战单元”,由班子成员坐镇施工一线指挥,及时处理管辖范围内现场人、机、物协调问题,严格落实两小时问题解决机制。
“现场不能‘一碗水端平’,各个工点要在考核上做好、做细‘文章’。”为进一步激发全员施工大干热情,他们以开展劳动竞赛为抓手,制定班子成员、项目员工、各作业队三级联动的竞赛考核机制。每周、旬、月在微信群对各工区产值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完成指标的作业队发放进度“红包”,对产值滞后的作业队进行红色“预警”,三次月考核进度仍未达标的队伍则会被拉入“黑名单”并进行清退。他们通过制定“奖到心头、罚到心痛”的奖惩措施,促进全员你追我赶,不断掀起大干热潮。
在各项工作的周密部署及施工组织的不断优化之下,该项目路基、桥梁施工全面展开,当前,项目日产值已经突破430万元大关。
防字为首 严抓管控 该项目部施工管段内包含架梁、运梁及临近既有线施工,线路长,安全风险高,施工中,他们多措并举,制定有效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管理“拳拳到肉”,全面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格局。
当前项目正值施工大干,全线150余台大型机械投入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因此,项目部专门举办了“我的安全日”活动,项目管理人员每周都会抽一天时间深入现场,宣讲安全知识,并对现场安全违规、违章行为进行“挑刺”“找茬”。临时安全员如果发现现场违章问题,进行拍照后上传安全风险排查群,可获得月度安全星积分。“开展‘我的安全日’专项活动正是我们加强人员安全意识的一项具体措施。”项目安全总监赵晓庚表示,通过开展这项活动,营造了全员参与、监督的安全氛围,为项目当前施工大干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带佩戴不规范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二工区钢筋班的老刘在安全体验馆内体验高空坠落后心有余悸地说道。为了加强现场安全管控,项目安全监督部“另辟蹊径”,他们把项目VR实景安全体验馆融入安全教育,让现场违章人员直接到体验馆进行实景安全体验,通过“沉浸式”安全体验,促进现场人员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此外,该项目部还强化落实班前安全教育、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重点工序安全盯控等常态化安全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安全隐患,提升了项目的安全管控水平。
智慧先行 锻造精品 为加强对“人、机、料”的全面实时管控,该项目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建立信息一体化平台,切实扫除安全、质量、原材等管理“盲区”,为工地安装了“智慧大脑”,护航项目施工生产。
跨千钢专用线特大桥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为确保首片箱梁成功架设,在前期箱梁预制阶段,项目建设者巧打“科技牌”,在预制梁场通过利用第三代智能张拉系统,解决了人工张拉钢筋劳动力需求大、工作效率低的“诟病”,在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箱梁质量。
“用手机就可以查看混凝土的配合比比例、拌合时间、材料用量等信息。”项目质量管理部部长薛强介绍道,为了加强原材料控制,他们建立了智能化拌合站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时监控”,可准确判断现场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达标现象,动态监控水泥、粗集料、矿粉、水等原材料的用量,保证施工原材生产过程质量可分析、过程可视化、责任可追溯。
“我们还在工地上运用了料罐顶脉冲式除尘器、混凝土智能布料系统、智能喷淋养护系统等工装设备设施。”提起项目上的“黑科技”,王宏伟表示,他们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打造智能高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