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36名学生在泾河大桥前合影 “65年前,我们修建了地图上找不到的清绿铁路,成了‘两弹一星’的开路先锋。今天,我们正在‘陕西三峡’上逢山凿路、遇水架桥。75年来,从铁道兵第十师到中铁二十局,番号在变,名称在变,身份在变,一代又一代中铁二十局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铁道兵精神没变……”跟随着五公司东庄水利枢纽项目党支部书记谭志平的讲述,36名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大三学生走进了东庄水利枢纽施工现场,为期三周的生产实习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毕辰昊、段卫湘、徐俊和陈浩天4名同学作为首批学生代表来到了五公司东庄水利枢纽项目进行生产实习。面对着峡谷200余米的视觉高差,以及矗立在两岸的庞大的桥梁主拱,在他们心中形成了极大的震撼。
清华大学学生来工地实习的消息很快在项目传开了,上到总工程师,下到技术人员,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地想与这群高才生沟通交流,给他们当“老师”。
“泾河大桥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二维拱肋结构形式,采用了单双结合,主、副拱联合受力的新模式,而且还是空间三维曲线拱,施工难度真的非常大。”项目总工程师陈其达在他们实习的第一天,便在桥梁施工现场讲了起来,“通过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我们提前在泾河峡谷地带完成了工程量计算、施工方案模拟、运梁路线规划等工作,有力解决了场地狭小、标高复杂等问题。”
项目党支部书记谭志平是陪伴他们最多的人,每天往返在桥梁两岸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参观缆索吊装系统、梁段吊装拼接以及测量监控等施工内容。“同学们,你们也看到了山路非常难走,河道内的风速也非常大,而且每个梁段又重达百余吨,在施工现场一定要注意安全。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对工地进行安全巡检,前面就是我们的‘党员安全监督岗’了……”
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项目党支部以“党建+安全”为抓手,将设立的“党员安全监督岗”融到安全生产全过程,生产工作进行到哪里,党员先锋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确保施工安全。
后锚碇、缆索、塔架……无论是项目的管理人员,还是一线的操作工人,都成了他们的“老师”,施工场面的点点滴滴,都让学生们兴奋不已,印象深刻……
为了让他们能够感受中铁二十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项目也是动了不少脑筋。把职工书屋和创新工作室腾出来当作办公室、换着花样烹制工作餐……任何一点的小细节被他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谭书记,这么艰苦的条件,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名实习生向谭志平发问。谭志平笑了笑,说道:“我们不苦啊!春有槐花冬有雪,看尽一年四时景。再说,筑路人走的就是世上未有的路,吃的就是世上未有的苦。等桥梁建好通车了,老百姓通行方便了,我们的苦和汗也就值得了。”
转眼间,三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实习生们要回到学校做毕业准备,项目建设者也将恢复平静的工作与生活。
离别之际,东庄水利枢纽项目特意为实习的清华学子举行了座谈交流会,共话这21天的难忘时光。
陈浩天在实习感悟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很喜欢陕西的风土人情,能感受到身边人的热情和热心。项目部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我真心感激这里的每一个人。来到这里,更多的是向前辈们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工程知识,也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到中铁二十局工地,是我的荣幸,让我有机会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增长见闻,锻炼能力。实习期间,我收获颇丰,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将会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有机会,我将再回泾河,一睹大桥的雄姿!”
“学习过程中,我自己也深刻地融入了铁军文化当中,培养了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实干、选贤、争先……中铁二十局“十大文化”深深地刻在了段卫湘的脑海里。
人,终有离别之时。桥,终有通达之日。这一晚,《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在夜幕下响彻山谷。一切的汗水与努力,定将不负韶华,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