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原创性成果之一,新质生产力理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是我们在新时代通过生动实践不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任务。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要通过学习研究,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强大支撑力,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认识到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创新的思维和行动,不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只能被时代所抛弃。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们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赖以生存的动力之源。要充分认识企业自身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摒弃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习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和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
其次要先立后破,立足自身谋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就是要立足实际,就是要先“立”后“破”,“立”是“破”的前提。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条件,有选择地推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我们在复杂地质隧道、特别是高原隧道和黄土隧道施工、复杂桥梁、超高层建筑、水环境治理、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全行业也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我们必须立足于此,面向未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让强项更强、优势更优,这样才能蹄疾步稳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再次要以“新”促“质”,构筑竞争新优势。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新”,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探索新领域、新技术、新市场,探索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新”在战略,不断修炼创新的战略眼光和思维,认清国有建筑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从顶层设计开始,架构创新战略,打造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要“新”在肌体,从体制机制方面积极突破,培育适应创新的土壤与环境。通过有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部活力和创造力。要“新”在赛道,不断开拓战新产业新赛道。集团公司拥有两家“专精特新”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工程承包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及试验检测服务等业务上具有较强优势,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口碑。我们要重点围绕这些业务展开布局,形成明显市场竞争优势,并充分发挥产业链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还必须做到以“人”促“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要坚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落实好“六百人才”培养工程。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干部职工迅速学习新知识、熟悉新流程、达到新标准,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要与高校一起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职工市场化联合培养机制。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畅通人才良性循环通道。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还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
时代潮涌、改革风起,击鼓催征、时不我待。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人人有责。企业全员都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统一思想行动,全力以赴谋发展。要敢于做先锋,而不是当过客、做看客,勇于“尝鲜”,不断突破,努力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路者和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