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21日
技术“小白”成“角儿”之路
●黄天龙
文章字数:1,337
  “一定要检查校对测量设备状态是否良好;图纸都带好了,装在防水塑料袋;安全帽,都把帽绳扣起来……”在三公司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施工现场,一个身形有些消瘦的年轻人,正向身边同事一一叮嘱工作注意事项。
  5月,闷热的“山城”,黄豆般大小的汗珠,不断地从头发上渗出、流下脸颊,浸湿了整个后背。他顾上不上擦拭,却时不时地扶一下安全帽、扯一扯粘在后背的反光马甲。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该项目技术部长吴迪。
  经验不足学习来补
  从小到大,吴迪的骨子里总透露出一股要强。“想创出一片天地,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充满坎坷,必须尽快‘强身健体’……”吴迪坦言。
  贵安新区高铁网路改造工程,是吴迪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从刚上班开始,他就发现,校园掌握知识相较施工一线,毕竟浅显、有限,只有学习了解更多项目管理中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
  白天,他跟着师傅跑工地,搞测量绘制、搞应力计算,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反复琢磨,查查资料,再与师傅要求做对比,确保数据精确。晚上,他翻阅、查询业务知识,消化心中的疑惑。很多夜晚,同事都休息了,他还在办公室画图纸、校核数据、学做内业。
  在项目近两年时光里,通过不断的“充电”,吴迪的业务技能有了快速提升。“一步步走过来,受益匪浅……”吴迪的话信心十足。最近,他撰写的论文《综合管廊技术研究》顺利通过审核发表。
  “最大心愿,是乘坐列车在自己参建的新改线路上掠过,感受那份由衷的自豪!”吴迪说。
  突击抢工彰显能力
  “一张施工图、一件测量仪、一个对讲机和一本工作笔记,从日出到日落……”这是吴迪一天的缩影。
  时间拨转到去年9月,吴迪迎来人生第二个成长平台——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项目。面对全新的挑战,吴迪却像个老久沙场的老将,表现的异常突出。
  项目上场初期,管理人员不足,抢建任务非常繁重。在工程前期放样测量中,吴迪经常扛着三脚架,穿梭在道路曲折、植被密布的山林里,独立完成车站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车场8个建筑单体1.4万平方米测量。
  面对没日没夜的紧张抢工,吴迪运用扎实技术,在施工现场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今年2月开始,他负责的车场属于深挖方、高填方施工,控制要求高,他都到场督战。
  施工期间,重庆半夜突然下雨是家常便饭,吴迪便日日关注天气预报,遇到紧急情况,经常在现场蹲守到天明。“山城”地理环境特殊,为确保施工质量,吴迪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对止水带、排水沟质量总是再三确认。
  作为项目技术主管,吴迪经常提醒身边的技术人员严谨细致,他自己也坚持做好表率。用他的话说:“测量数据、做试块检测,自己再核对一下,会比较放心”。
  坚守岗位关爱亲人
  家和亲人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点。当笔者随口问了一句:“多久没回家了?想爸妈吗?”这个善于表达的技术主管却突然沉默了。片刻后,他才开口:“怎不想呢,白天忙忙碌碌倒不觉得,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想年迈的父母,真想陪在他们身边……”话未落,吴迪将脸转向一旁。多年来,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这也是始终激励吴迪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们支持、鼓励我,给了我一个安定的大后方。”吴迪动情地说,“其实我一直想,等有机会带父母到自己修建过地铁的城市,坐地铁游览一番。”
  走出项目部时,看到吴迪和伙伴儿们扛着设备,又朝着山林走去。他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也许才能修炼成一个“角儿”。
  作者单位: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