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环境似乎从没有什么庄严郑重的规矩。若非要说起家规家训,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皮实爱闯祸的我被父亲一把揪起耳朵,义正言辞地说:“不管几岁,永远都不能干坏事!”
也是这样不善言辞的家人,在我们一起度过的平凡年月里教会我如何雕琢一个有温度的灵魂。
印象中务农人家的夏季,正是背朝烈日劳作辛苦的时节。唯独2002年的夏天不一样,因为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夏天是甜的,井水浸过的沙瓤西瓜,甚是清凉甘美。
一个炎热的午后,父亲累得满头大汗,带回两筐西瓜。满满当当两大筐,肩上的扁担生生压成了弯月状,几乎下一秒就要断掉。母亲见状一面连忙帮着卸下担子,一面又不住唠叨父亲乱花钱。父亲却很得意,说自己分明没花一分钱。原来,是一位卖瓜的外地生意人途经乡道时货车突遇故障熄火了。在那个座机电话普及度尚且不高的年代,哪有如今这样方便及时的道路救急服务?这让人生地不熟的卖瓜老板着实犯了难。
幸而父亲正巧开着家里新添的农用车路过。得知对方的窘境,二话没说便把那卖瓜人车上的牵引绳搭了过来,帮忙把车送去汽修店。卖瓜老板十分感激这场雪中送炭地江湖救急,非要送些西瓜作为答谢,怎奈父亲一再拒绝。老板索性三下五除二爬进了车厢,抱起西瓜就一个个往下扔,父亲没有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瓜落在地上摔个稀碎,只得一一接住。又因村里路窄难行,即使是农用车也无法开到家门前,这才有了这担差点压折扁担的西瓜。
原来帮忙拖一段车,就能换来这么多西瓜。我恨不得父亲每天都能去路边碰见一辆“罢工”的车。可父亲却说,他帮忙可不是图人家的瓜。父亲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是独自出门讨生计的手艺人了,做着锅盆铁器修补,熔铸首饰之类的营生。
一次为了赶在其他手艺人之前到达藏区的某镇干活,他在冰雪未消的初春便动身前往。只身徒步翻越雪山,兜里仅有几个烙饼用以果腹。他心知独自置身于雪山的艰险,即便双脚早已冻得麻木笨重,也不敢多作休息。可是眼看天色近晚,也不见有人家。无奈只得另作打算,决定找些柴火,在山上过夜。正当这时却偶遇了一队骑马下山的藏民。双方语言不通,靠着一顿比划做了简单的交流。一个青年下了马,拍拍马背示意父亲骑上去。就这样,青年把自己的马让了出来,一路替这个素未谋面的异乡人牵着缰绳,将他带出雪山……
这件往事,父亲讲过许多次。年幼的我未尝过世间辛苦,只当成故事听,多年后才愈发觉得意味深长。
那是一个暑假的早晨,我同母亲一起去市场买菜。回家途中碰见一个老妇人正佝偻着身子,在垃圾箱里翻捡塑料瓶和废弃纸箱,突兀的驼背压得那矮小的身躯已然无法直立。我握着手里热腾腾的包子忽然愣了一秒,脑海闪过一个念头:把包子送给她。但我又不知如何开口,都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样未经他人允许的怜悯,总觉得有点不尊重。虽然我的本意并非施舍,可最终还是若无其事地走开。
我的父母没有读过多少书,很多话他们未必能说得多么慷慨激昂、感人肺腑,但那些人、那些事,我都记得。也终于在后来的日子里,那些没有说口的话,在我心底悄悄开出了花。
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提到的一个词,叫做“温良”。短短两字却囊括了家人传递给我的精神,是心存温暖,是坚强有力,更是柔软而永不屈服的精神!
作者单位: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