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企业发展中,绝大多数单位、部门和干部职工能兢兢业业、不辱使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不管是在总部还是在项目,总有极少数人,对于组织、领导安排的工作,以忙、没时间、工作量大为借口,拖拖拉拉,质量低下、强差人意。还有的能保证质量,却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其他。在施工生产中,个别项目进度看起来比较快,但安全、质量瑕疵却偶有发生,造成返工浪费。同样,在经营工作中,也有效率与质量不匹配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个别现象,我个人认为,一是工作技能欠缺,平时缺少积累与思考,没有思路、没有素材、没有方向,经常出错,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节奏与步伐,也提不出有针对性的推进举措;二是工作作风欠佳,按时上下班,不愿意加班加点,四平八稳、毫无激情、没有雷厉风行、不舍昼夜的作风,遇事习惯缓一缓、等一等、拖一拖;三是工作方法欠妥,按部就班、亦步亦趋,不知道借力、分解,不知道有备无患;四是急功近利思想作祟,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所有这些,都是对自己、对企业不负责的表现,制约了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团队的发展壮大,为企业的勇毅前行注入了些许负能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对态度与作风、能力与素质、追求与品质等极大的考验,说到底就是要实现效率与质量的相统一。当前,集团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对创效创誉提出更高期待;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必然对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和考验,每个有良知的个人、团队都应时刻战胜自我,以心怀感恩的情操,以时不我待的劲头,优质圆满地履职尽责,争取对企业有更多的贡献和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集团公司要实现“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实现年度目标,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每个人、每个团队的齐心协力,在发展道路上,正确处理效率与质量的关系。没有效率,必然影响完成任务量,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没有质量,再高的效率也是一种资源的空耗,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在有效率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才能让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迅速占领市场、高效建造精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稳步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学习效应”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企业管理原理,就是企业各级团队、全体成员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积累新经验,从而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与缺乏经验的竞争对手相比,单位成本就会下降。具体来讲,就会出现缩短生产时间,提高单位产出,减少闲置经营资源等好处。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每个团队和个人,必须加强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总结、努力创新,依靠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个人,让企业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改革发展等方面,处处呈现出多出精品、彰显品质、塑造品牌的良好景象。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大雁飞行的队形为“一”字或“人”字,这种与生俱来的飞行方式可以使雁群整体减少约30%的飞行阻力,而且带头的往往就是那几只体格健壮、善于飞翔的大雁。它们交替承担着全队的迁徙重任,最后全部按期到达目的地,繁衍生息。大雁的这种飞行特征被称为“大雁法则”。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要想实现效率与质量的比翼齐飞,团队合作、相互借力、彼此支持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酒与污水效应”。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要想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就要在企业发展全过程中,及时发现、坚决清理团队中不积极、不健康的因素,净化发展生态、激发个体潜能。
1954年,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最早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他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那么这个领域的工作就会受到忽视。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有量化目标,到期考核、奖罚兑现,才能促使组织成员激情澎湃,又好又快、多快好省完成市场经营、项目管理、海外拓展、风险防范、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
促进效率与质量同步发展的路径很多,只要我们爱学习、肯钻研、敬岗位、懂感恩、知荣辱、能奋进,就一定会实现梦想,成就自我、贡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