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依照浅埋软塑黄土的特点,进行专项技术攻关,运用好标准化、信息化手段……”在二公司西延铁路项目部围绕洛川隧道施工召开的研讨会上,常务副经理兼该项目创新工作室组长贾伟说道,像这样的专项研讨会议,他们在工作室挂牌后的短短5个月,已经先后召开了近30次。
为了高标准建设红色高铁,该项目部自进场便不断夯实标准化建设基础,充分发挥信息化管控手段,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攻关力度,全力打造“高、精、尖”工程。
168项标准化管理制度 让重点工程更加规范高效
“现在给大家发放的是质量管控卡,背面是质量通病和改进措施,下面我来进行说明……”正在施工的西延铁路项目安民隧道进口前,现场技术负责人陈宇峰正在对工班进行隧道掌子面支护施工的技术交底。在该项目,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不同的施工点上演。为了扎实做好重点工程的高标准建设,该项目部着力构建标准化管控体系,他们先后建立了包括《隧道施工标准管理实施方案》等在内的168项标准化管理制度,从组织结构上夯实制度基础。同时,他们编撰安全管控“顺口溜”,将标准化施工的要求进行全面延展。
4次下穿公路、横穿人口密集村镇的洛川隧道同样是西延铁路项目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确保隧道标准化施工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项目部通过签订包保责任状,设立重点工序责任人,持续强化关键部位的重点管控。“我们的考核力度很大,不定期抽检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回答不上来标准化管理的要点,将在全项目进行通报。”该项目质量总监丁亚斌表示。
4245份信息化报告单 让精品建造无处不在
在项目试验室,主任贾志荣正在电脑前进行各项进场材料的审批,伴随鼠标的点击,每份材料的质量证明书、随货清单和合格证等信息便实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在核对完材料各项信息都达标后,信息化报警管理系统便会出现申请入库检测的选项。“所有进场材料都有一张电子‘身份证’,任何一项环节出现遗漏或者不合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贾志荣介绍道。自首批钢材、碎石进场至今,该系统已检测21类材料超过90万吨,先后出具信息化报告单4245份。
前面有除尘炮开路、身边有应急灯指向、头顶有GPS定位、身上有“防弹衣”护体……在西延铁路项目洛川隧道正在掘进的掌子面前,从事隧道施工工作近10年的张洪刚表示,“现在的隧道内,空气变好了,安全有保障,更有理由将活干好。”除了洛川隧道,管段内的刘家河一号隧道、活乐隧道、安民隧道,都是典型的黄土隧道,极易发生坍塌等安全质量问题。为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将信息化手段全面应用至施工各工序,他们通过引入智能安全检测系统、一体化信息处理平台等智慧化管理手段,不仅能动态监测隧道不良地质、收集隧道沉降数据,还能让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看隧道内的作业情况,确保安全质量全面受控。
6项科研立项 为尖端工程再赋科技动能
“铁路隧道新型逃生系统主要包括逃生舱、逃生管道、液压栈桥……”在洛川隧道出口前,安全总监李志宇正在给安全员讲解课题内容。他介绍,铁路隧道新型逃生系统是该项目正在攻关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系统内的逃生管道采用法兰盘及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拼装,掌子面端头的逃生管道与逃生舱连接,仰拱侧的逃生管道与液压栈桥匹配连接,舱内配置应急救援物资、新设置的逃生管道具有移动便捷、材质韧性好、抗冲击强度高等优势,能为事故险情发生后及时救援提供良好的保障。
该项目部早在进场之初便明确科技建造总基调,通过加强与长安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高校合作,针对浅埋大断面软塑黄土隧道全位移与支护力学特性智能感知进行专项研究。“我们利用感知与数据处理系统,采用智能化手段揭示软塑黄土隧道全位移变形规律,将形成浅埋大断面软塑黄土隧道快速施工技术,对于全线乃至全国都将有借鉴意义。”项目总工程师姜函介绍道。此外,项目部还针对“黄土路基边坡绿色生态防护、无砟轨道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应用施工”等6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立项,为建造精品红色高铁再赋科技动能。
“目前立项的科研技术进度情况……”周工程例会上,贾伟正通报创新工作室的科研进展,身后的投影幕布上恰好闪过“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
进场一年来,从技术管理先进单位到劳动竞赛优胜单位,再到获得信用评价“A+单位”称号,二公司西延铁路项目部一直将建造精品红色高铁的理念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