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1日
一位老铁道兵的坚守
——访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陈文珍
●宋永钊
文章字数:775
  在海拔4900米的青藏高原上,责任和使命激励着一支钢铁劲旅,为顺利完成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加紧施工。由于当时技术不发达,再加上缺氧、高寒的恶劣条件,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历经“三上三下”,可以说,青藏铁路工程主要靠着铁道兵的顽强意志一步步向前推进,也铸就了宝贵的“风火山尖兵连”精神。而陈文珍就是在这个时候与青藏高原结下了不解之情。
  陈文珍先后两次参加过青藏线建设。1975年,正在50团勤务连服役的他和6名战友被组织调派参加风火山路基试验段施工任务。“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呼吸困难氧气少。”是当时现状的真实写照。越接近驻地,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严重,直到适应后他和战友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测量、技术啥都干,总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而这一干,就是10年。
  10年中,他们面临过食物匮乏、自然环境恶劣等太多难题。但意志坚定,目标明确,全力克服一切难题。为解决冻土施工难题,施工中他们用铁锹、洋镐挖,靠肩背人抬,成功在冻土层修建铁路,为青藏线二期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在面对新鲜食蔬匮乏的困境,连队组建小作坊,制作咸菜、磨豆腐,自给自足。哪个年代,没有什么难题是可以难倒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
  看着施工进度一天天的推进,陈文珍自豪感油然而生,深知这是铁道兵共同奋斗的成果。但一想到有那些牺牲的战友,他的内心很伤感,这些战友有的没等到孩子出生,不能为年迈的父母养老送终,更看不到铁路通车的那一天。就永远葬在乌兰县烈士陵园中。
  1984年,陈文珍跟随部队完成了所担负的施工任务之后,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深深眷恋,带着对青藏铁路建设的一份自豪,离开了这片奋斗了10年的地方。直到2001年,集团公司中标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标段,即使已经脱下军装,陈文珍仍决心再次奔赴青藏高原,去那曾经和战友们一起战斗过的地方,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继续用一名铁道兵的坚守,守护着一代代高原筑路人,铸就一座座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