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到芒种时节,光阴如金。虽然广西的天气热情似火,挡不住项目工地劳动竞赛大干,我也因为办公室业务繁多,已经多天不出项目部,直到昨天傍晚,我散步在壶城一角。
街道边明灯错落,映照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人们笑容满面的脸;小摊上各种食物色香俱佳,引诱着行人的步伐;有情调的小店里,还飘出经典的轻音乐。我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一种人间烟火繁盛的感觉,如果与疫情时期我见过的街道相比,这条小街此刻似乎有魔幻的力量。让我想起有人说过的一句“一城繁华半城烟,多少世人醉里仙。”
我相信,烟火味自始至终都是城市繁华的象征和温暖的存在。
思想穿越到我国繁盛至极的唐朝,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作为生产交易的中心,由于政府规定只能在州县所在地以及两京设市,但市场的快速发展早已不能满足政府规定的场地,于是自发形成了众多草市,这和现在的地摊经济是十分相似的。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简直就是一幅宋代的城市烟火图,图中除了店铺、茶坊、酒肆这些具有规模的经营场所外,更多的是挑担子、摆地摊的商贩,我想久立于画前是可以听得见小贩们的吆喝声的,这就是烟火为汴京呈现的繁华。
今年,国家在两会上提出要发展地摊经济更是一举两得,不但让摆地摊这样的城市边缘经济逐渐合法化,缓解了当下棘手的经济危机和就业问题,更是让这些久违的烟火重驻城市。在人文情怀方面我们可以听到小贩的吆喝声,可以闻到冰镇荔枝的清香,又能看到花市如昼的夜晚。我们不必在行列规矩,摆放整齐的超市里买那些静静躺在柜栏里明码标价却毫无生气的菜品,而是可以在回家途中挑拣那些根上还带着泥土的新鲜菜,还能与菜农讨价,这也是城市里久违的可爱的烟火啊。摆地摊这种边缘化经济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弊大于利,但是至少在当前形势下是利大于弊的,这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多元化的产物,只有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有胆量有魄力让地摊经济重返干净整洁的城市,让城市不再单调。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一条小街,我们学生美其名曰“香港街”。“香港街”白天的时候人来车往看不出什么特别,到了晚上可就热闹非凡了。靠近住宅区的那一段傍晚时分便有菜贩摆起地摊卖菜了,小贩们都不用扩音喇叭,而是用各自独特的调子来吆喝。买菜的人也都喜欢挑拣,小贩的口才是极好的,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三言两语便让顾客高高兴兴买了菜。小街中间一段则是卖各种各样的商品,有的支一个架子担几块木板便将琳琅满目的商品摆上去,旁边的音响里放着时下最流行的音乐吸引顾客,有的则是就地铺一块厚布,摊主就蹲在旁边也不吆喝也不揽客,任由顾客自己挑拿。最喜欢去的还是卖风味小吃的地方,一个个简陋的摊子前总是围满了人,摊主尽可能用最快的动作翻烤着火上的肉串。夜晚这条嘈杂、拥挤的小街却成了大学时期为数不多能让我看到人间烟火的地方。工作以后我很少再看见像“香港街”那样的地方了,在城市游历久了,只有在夜色中才能找到些许心安,我经常站在大桥上静静地看着江中的倒影随水波流逝破碎又重聚,常常觉得身后繁华的城市有些乏味。
有时候,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它在逐渐完善的同时也越来越机械化,人在其中生活和生产更像是这座机械中零件的运转。为何会这样说呢?因为现在许多发达的城市缺少烟火味。烟火味是什么?烟火味就是人情味,是能够让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恢复平静和心安的一剂良药。
乡村的烟火味是夏夜炊烟下的星空夜话,城市的烟火味是霓虹亮起时的夜市,是上元节彩灯如昼的花市,是十里长街里的报刊亭,是回家途中路边菜贩悠远清脆的叫卖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已经很少能够看见星空了,如果再没有这些点点烟火,那再发达的城市不过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堆砌出来的冰冷的建筑罢了。
越发达的城市越应具有包容性,它们的规划和节奏不能只适合那些精英生活,不能让普通百姓淘汰。我们有幸!现在国家鼓励地摊经济,城管和摊贩不再对立,让那些只能在三、四线城市才能看到的地摊渐渐融入到一、二线城市中,让这些城市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这其实才是城市真正的发展。有摩天大楼也有地摊百货,有高端生活也容得下人间普通的烟火,这样的城市我们爱了!
不得不说,我们伟大的国家,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鼓励地摊经济真是让人大呼英明,让摆地摊这样的边缘经济来缓解时下的经济危机和就业问题,实大大有四两拨千斤之效,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给我们的福利。让地摊入驻城市,在带动经济的同时又给城市带来了繁盛的烟火,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又抚慰了人心。
我们看到,一座城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在满怀斗志的工作、欣喜期待的生活,这样的时候,大概就是一个城市烟火味最浓,最温暖的时候。
作者单位: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