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1号深基坑施工现场 “面对重难点工程,我们干就要干到最好,在最后的决战中打出好成绩。”在项目锚定通车目标的动员会上,一公司苏州独墅湖项目负责人罗万录带头表态。
全长1.325公里、总投资8.4亿元的苏州独墅湖第二通道一标段,起于苏州市吴中区东方大道,向东以隧道形式下穿醒湖路、苏申外港和独墅湖湿地公园,是国内首座下穿通航运河异型双层隧道。
前期规划中,该座隧道每米土建造价在90万元左右,工程量密集程度高,基坑被分为14个基坑三阶段施工,资源投入大、交叉作业多、场地狭窄、环保要求高……面对各种棘手的问题,高效的现场组织和标准化管理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精心组织 有序施工打造工地流水线 “必须提前20分钟完成第4层土方开挖和场地整平,确保9:00钢支撑进场架设……”在现场调度室,项目调度室主任陈显江向土方工班强调。在远程监控主屏幕上,4块跳动的画面让每个施工区域尽收眼底,有序施工,环环相扣,在这片不到2公里的施工现场,施工进展规划分毫不差地从设计图纸“搬”到了施工一线。
座落于居民小区和市内交通主干道之间,全长260米、最宽处45米、最深埋深26.7米的1号基坑,是整标段最大、最先开工的基坑。基坑外南北两侧的便道,最宽处14米,最窄处8米,是场内唯一可用的交通要道和材料堆码地。在施工高峰期,这条便道承载着400余名施工人员、40余台重型机械的进出和大宗材料堆码,任何一个细节筹划不周,都将打乱正常施工秩序,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便道的使用都要按时排班,不然谁也干不了。”陈显江说道。
由于场地狭窄,为给前道工序提前施工创造条件,使上下工序顺利衔接,施工协调会上,每个作业队的施工任务、施工时间、劳动力、机械置放点都点对点明确,通过加强现场调配,避免连环窝工。同时为了优化施工进展,项目部在施工中实行分区包保,“将基坑的工作面优化成4小块,按土方开挖、钢支撑架设、混凝土浇注、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形成流水线作业。”项目现场副经理孙金号说道。
创新优化 科技引航把牢工程品质关
为高效衔接苏申外港和深基坑开挖等多项施工,项目部对影响总体工期的“短板部位”,集中技术力量重点攻克,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引用BIM科技实现对项目施工关键节点方案模拟,为不同施工方案提供可视化沟通、分析和决策的平台。
项目团队在施工推进中坚持科技攻关,技术引领,以新技术、新工艺促进项目大干快上。项目匝道“坑中坑”部分最大埋深26.7米,是江南地区市政道路领域罕见埋深。经过多次分析论证,他们将混凝土支撑梁优化成钢支撑,不仅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还节约工期20多天;在顶板施工中,他们采用加密横向盘扣支架代替钢支撑,加大横向支撑力,取得了工期和成本的双节约。
他们还充分利用项目科技含量高、安全风险高、环保要求高等特性,深入开展QC技术攻关活动,先后运用“CO型锁口管优化代替钢筋混凝土挡水墙”“二期基坑降高减撑法”等创新工艺,研发的“一种隧道防水材料铺设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最大限度保证安全质量,为一、二期交通转换和航道翻交创造了有利条件。
环保施工 绿色建设打造生态防护墙
该项目部在施工中深植“绿色元素”,坚持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对现场进行全天候实时监管,形成集采集、监测、预警和分析于一体的“数据+环保”模式。
在进场之初,他们配备了PM2.5扬尘在线数字监测系统、噪声分贝监测系统,进行全天候防尘降尘作业,在便道钢板下铺垫海绵、机械作业开启低功率防噪模式、材料运输车进入工地禁止鸣笛……有效降低了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绿色环保施工。“为了保护独墅湖生态,我们聘请了第三方环境检测专业机构,对场内施工排水、生活废水、雨污水定期检测,合格后对外排放。”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辉介绍到。
针对现场河流因施工截流的实际,该项目部在周边3公里范围内科学设置断头河的出水、入水位置,安装机泵12个,排水管300米,开挖明渠3条,使3条河流融入区域水系,最大限度较少了施工对水质的影响。截止目前,该项目先后荣获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江苏省3星级标准化示范工地、苏州市平安工地等多项荣誊。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一公司苏州独墅湖项目建设者们奋战1200余日夜,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与担当书写了城市隧道建设的完美答卷,每一次荣誉的获得,每一次品质的铸就,每一次形象的树立,为企业品质发展不断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