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华为的培训,感受最深的是华为的危机文化,始终领先半步的战略思维,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的核心价值观,十年磨一剑、未雨绸缪的高强度研发,干部能上能下,员工末尾淘汰……无不体现华为深刻的危机文化。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写到:“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创始人,却经常把企业可能要垮掉这种话挂在嘴边,可见其有多清醒,多警醒,危机意识有多强。
我们提出的“十大文化”建设,其中有实干文化、选贤文化、责任文化、争先文化、品质文化、品牌文化等等,精髓是真干、实干、干好、干长久,这是正向牵引。反过来说,不这样就不行,从负向加压的角度看,这也是危机意识、危机文化的体现。
诚然,我们与华为相比较,在体制、行业定位和所处的市场环境方面,差异非常大,文化体系、价值体系、管理体系照抄照搬是行不通的,也消化不了,但同为做企业,以生存为底线,以创造价值为目标的理念和追求是相通的;同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依托。华为树立的艰苦奋斗、自我批判价值观,显然是吸收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学习华为的危机文化,有几点粗浅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是摒弃有近忧、无远虑的短视思维,减少始终陷在短期焦虑的困扰。危机文化要体现在战略思维上,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面临指标逐年增加,更需要坚持战略定力、战略耐心,看清前方的道路,坚持自己的选择。在经营承揽、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重指标不重规划、重形式不重实效、看数量不看品质等情况,面对种种现象,我们要加强“十大文化”建设,以实干为先,着眼于集团未来战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注重眼前的同时更加注重长远,摒弃取巧思维,脚踏实地,走出历史周期律,用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中铁二十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掐灭一劳永逸的念想,创造适者生存的环境。“狼”性文化是危机文化的体现。华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奋斗史,华为文化真正的内核就是群体奋斗。与华为相比较,我们还有部分人员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懈怠心理,缺少狼性思维,究其根源是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平和的工作状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危机意识还停留在“想”的层面,“拼命文化”“进攻精神”还难以体现在具体工作当中,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人事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等体制机制的应用末端建立一套符合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微循环策略,在执行层面破除思维定势,让能者上,不适者下成为新常态,要让全体员工深刻感受到竞争压力,令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斗争意识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行动准则,营造你追我赶、不进则退、力争上游、全员奋斗的浓厚工作氛围。
三是守住生存线,更要抑制贪功冒进的躁动。危机文化还要体现在对市场的敬畏,很多曾经辉煌的企业都是在无序扩张中“大”死的。华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公司实际出发,坚持底线思维,从不盲目做大、肆意铺开,而是聚焦少量有价值的客户、少量有价值的产品,在若干点上形成突破,从而产生巨大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我们在部分领域还存在“随意盲目登山头、不计成本抢滩头”的情况,有时会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怀着“立刻做大做强”的美好愿望,无依据的数据翻番,“开帆船与军舰抢滩”,片面追求“大”,导致主业不专,副业不富,项目落地难,资金回收难,贴钱赚吆喝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些“大跃进”式的举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我们要立足主业主责,发挥核心板块优势,秉持“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深刻筑牢品牌意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